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立法之目的及完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由引言、环境立法历史的演变、环境立法的价值考察、当代世界各国环境立法目的的比较分析、我国现行环境立法目的评析、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的改造等六个部分组成,并通过对环境立法目的分析以及对现代环境法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价值理念的归纳和总结,来论证和阐明现代环境立法的目的以及确立该目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环境法的目的是立法者通过制定法律而欲实现的法的基本价值和法的使命。在一系列的立法过程中,目的的设定是最重要的,它体现着环境立法的价值观,这种价值理念支撑着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以及法律原则和制度的确立。 在环境立法历史的考察中,作者认为,人类环境立法的演变经历了从早期的自然资源保护法时期发展到后来的污染控制法时期,再进而发展到现在的可持续环境立法时期。环境法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的推动,但是过去环境立法所运用的是在“人类利益中心主义”支配下的传统价值理念,将人类作为万物之首和大自然的统治者,即权利主体;把大自然和人类生存环境作为被统治者,即人类权益的客体,由此导致传统环境立法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人类利益。在这种价值判断基础上制定的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观和现代环境伦理思想不相符合。作者认为,在全球环境危机和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促进下,在现代环境伦理思想与价值需求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下,人类的环境立法价值理念正在从“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向“生态利益中心主义”转变。 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当代世界几个有代表性国家的立法实践,对它们的环境立法目的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现代环境立法在新的环境伦理价值观指导下,正在朝着符合环境保护理念的方向发展,正在逐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现行环境立法在指导思想上仍为传统价值伦理观所左右,仅为一种表层的环境保护主义。这不能适应环境思想发展的需要,也与国际环境立法潮流相背离,故必须改造我国现行环境立法目的。作者认为,我国现代环境立澎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 T.IESIS法的价值观应是建立在环境伦理从础上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引导的生态利益中心主义,在此引导下,我国环境户{、的目的应在不排除保护人类自身权益而保护环境这一最低限度的前提下,确立环境公平的目标,实现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建立在物种公平基础上的权利公平。
其他文献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育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大学生活。将新生暑假实践作业融入到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中,将孝亲感恩、大学生涯规划、职
本文立足于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总体历史境遇,从社会文化思潮和文学规范变迁的大背景中,梳理出9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多元发展的思想艺术轨迹。 第一、二部分:梳理中国乡土小说
<正>近年来,要求均衡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应该从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均衡配置两方面着手。在我看来,物力资源的均衡配置主要靠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进行地质、生物、环境等样品的分析时,经常要求测定ng/mL甚至pg/mL级的痕量元素,虽然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但要直接测定这些试样中的痕量组分
本文认为,由于物流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势在必行。文章总结了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绿色物流发展与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并指出对我们的借鉴意义;加
具有先进文化知识及科学文化素养的藏族大学生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主力军,他们是藏区发展的人才保障和后备力量,而藏区特殊的语言环境使得藏汉兼通的双语人才成为了紧缺资源
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双重转变,现代社会中出现很多道德问题,传统道德规范也面临着现代性转变的危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的关键词“诚
目的:选择北京海奥思凯科技公司生产的电热砭石仪与传统的艾灸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者对体表微血管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志愿者(平均30岁)为受试对象,分别在下腹部
师范院校是人民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教师队伍的水平。当前,关于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角
通过“深圳大学城图书馆&#183;管理中心大楼”工程的造价控制实例,阐述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设计,从基础选型、结构形式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图书馆&#183;管理中心工程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