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种植体周围炎是对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病理状态的统称[1]。它是一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可能是导致种植体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传统的种植体周围炎治疗方法为超声洁治和抗菌治疗,但治疗效果均不十分理想。本实验从维护种植体周围菌群平衡和种植体远期固持率的角度出发,观察乳杆菌DM9811 代谢产物对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群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探索一种适用人群广泛、较少或无副作用、疗效好、复发率低的新型生态治疗药物。方法:将16例符合种植体周围炎的病例随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 例。实验组给予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照组给予纯净水。含漱方式均为3 次/日,20 毫升/次, 3 分钟/次,含漱7 天。两组病例分别于含漱前、含漱后3 天、7 天、30 天进行临床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对8 例健康种植体病例进行临床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以此为标准观察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菌群的变化趋势和临床疗效。结果: 1. DM9811 代谢产物对种植体周围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实验组的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龈指数(G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及探诊深度(PD)在治疗后3 天、7 天、30 天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7 天、30 天与3 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3 天、7 天、30 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副反应出现。2. DM9811 代谢产物对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斑的影响实验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在治疗后3 天、7 天、30 天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7 天、30 天与3 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口腔链球菌在治疗后3 天、7 天、30 天比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其中7 天、30 天与3 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变形链球菌在治疗后3 天、7 天、30 天比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乳杆菌在治疗后3 天、7 天、30 天均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 乳杆菌DM9811 代谢产物对种植体周围炎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龈指数(G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及探诊深度(PD)均有改善作用。2. 乳杆菌DM9811 代谢产物有抑杀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扶植口腔链球菌,调节种植体周菌群平衡的作用。3. 乳杆菌DM9811 代谢产物对种植体周围炎治疗效果显著,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