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脊柱转移瘤的MR IP/OP的表现,测量脊柱转移瘤相对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SIR)及信号衰减程度(Signal attenuation ratios,SAR),进一步探讨MR IP/OP对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一、病例资料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06月-2013年03月脊柱转移瘤病例50例,年龄范围为26-85岁,平均年龄为55.5岁。原发肿瘤来源包括食管癌1例,乳腺癌1例,肺癌26例,肝癌8例,胃癌2例,胰腺癌1例,肾癌5例,结肠癌2例,前列腺癌2例,直肠癌2例,均经病理证实。二、MR设备、技术与图像后处理所有患者均采用3.0T GE Signal HDXTMR机。选择双回波技术在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中采集IP及OP图像,IP扫描参数TR、TE分别为100ms、4.4ms;OP扫描参数TR、TE分别为100ms、3.3ms,根据T1WI、T2WI信号特点确定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面积约为36~47mm2,于病灶实质部分及邻近正常椎体中心区域选择ROI,测量其与邻近正常椎体中心区平均OP、IP信号强度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三、MR观察指标(一)脊柱转移瘤常规MR序列及IP/OP表现:病变部位、形态、数目、信号、周围受累情况;(二)转移瘤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MR IP/OP SIR值的比较;(三)转移瘤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MR IP/OP SAR值比较。四、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单位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即(x±s)。(一)对MR IP/OP转移瘤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SIR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二)对MR IP/OP转移瘤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SAR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一、脊柱转移瘤MR常规序列及IP/OP序列表现:50例脊柱转移瘤共侵犯82个椎体,其中颈椎8个,胸椎27个,腰椎40个,骶椎7个。病灶局限于椎体前部9个,局限于椎体后部34个,全椎体受累39个;椎体形态:73个椎体形态无明显改变,9个椎体出现压缩性改变;周围受累情况:12个椎体转移瘤合并椎弓和附件受累,9个转移瘤椎体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T1WI上,74个转移瘤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相比呈低信号,8个椎体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33个转移瘤椎体呈稍高信号,14个呈等信号,14个呈低信号,21个呈混杂信号。在T1WI序列上,绝大多数转移瘤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相比呈低信号;T2WI上转移瘤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相比可呈稍高信号、等信号、低信号及混杂信号。在IP/OP序列上,与邻近正常椎体骨髓信号相比,60个转移瘤椎体OP为等高信号,22个转移瘤椎体OP为稍低信号;在IP上82个椎体转移瘤均为稍低信号。二、50例脊柱转移瘤MR IP/OP SIR值1.16±0.15,邻近正常椎体的MR IP/OP SIR值为0.65±0.16,转移瘤椎体的SIR值高于正常椎体的SIR值约为43.9%(p<0.05)。三、50例脊柱转移瘤MR IP/OP序列SAR值为0.12±0.09,邻近正常椎体的MRIP/OP序列SAR值为0.42±0.44,转移瘤椎体SAR值低于邻近正常椎体的SAR值约为70%(p<0.05)。结论:1.MR IP/OP可通过观察脊柱转移瘤的信号形态表现评价脊柱转移瘤,其诊断价值高于MRT1WI、T2W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2.脊柱转移瘤的MR IP/OP SIR值高于正常椎体的SIR值,SAR值低于正常椎体的SAR值,SIR及SAR值可作为脊柱转移瘤的定量测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