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钩虫是土源性线虫之一,由全国土源性线虫的调查情况显示,钩虫已成为土源性线虫的优势虫种第一位。阿苯达唑是苯并咪唑类药物之一,常用于治疗土源性线虫病,该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20世纪,国外在动物和人群中均出现该药驱蠕虫抗药性的报告,目前国内动物上存在该药的驱虫抗药性,尚无人群中的抗药性报告。本研究拟采用体内疗效实验和体外虫卵孵化实验的方法,研究苯并咪唑类药物对钩虫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其药物的敏感性,为云南省今后制定有效的钩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结合2021年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土源性线虫的监测数据和现场工作情况,使用改良加藤法进行粪便虫卵的镜检和计数,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钩虫患者进行药物疗效观察,采用连续3天顿服400mg阿苯达唑的方案治疗钩虫患者,并记录药物副反应,通过镜检虫卵数计算虫卵转阴率,虫卵减少率及治愈率来评估药物的疗效。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及文化程度与钩虫感染程度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再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个样本间的多重比较,及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钩虫虫卵数在转阴时间上是否有显著差异。(2)采用虫卵孵化实验检测苯并咪唑类药物的驱虫抗药性,使用噻苯咪唑检测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药性,计算虫卵孵化抑制率,利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做出剂量反应曲线,得出 EC50(50%egg hatch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抑制 50%虫卵孵化浓度)及其 95%CI(Confidence interval of95%,95%的置信区间),EC95(50%egg hatch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抑制 95%虫卵孵化浓度),EC99(50%egg hatch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抑制 99%虫卵孵化浓度)和 R2(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决定系数),并分析其数值意义。[结果](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86人进入药物疗效观察,76人完成药物疗效观察,其失访率为11.63%(10/86)。期间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腹泻症状等其他副反应。进入药物疗效观察的86人中,不同性别与钩虫感染程度之间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T=1197.500,P>0.05),不同的年龄组中至少有两组在钩虫感染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H=6.426,P<0.05),其中年龄组45~59与≥60(t=-2.489,P=0.013<0.017)之间在钩虫感染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完成药物疗效观察的76人中,药物治疗完成后的一周内转阴率为98.68%(75/76),D1的虫卵减少率为97.86%((治疗前平均虫卵数—D1平均虫卵数)/治疗前平均虫卵数),早期治愈率和完全治愈率均为100%。女性转阴时间与男性转阴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1.968,P=0.053>0.05),不同文化程度在转阴时间之间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年龄(X1)和转阴时间(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0.023X1+1.152,R2=0.3022=0.091,年龄的信息大约可以解释转阴时间信息量的9.1%;钩虫虫卵数(X2)和转阴时间(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X2+2.174,R2=0.3852=0.148,钩虫虫卵数的信息大约可以解释转阴时间信息量的14.8%。(2)共完成15份虫卵孵化实验,其中2份粪便样本是失访人员。R2值在(0.9417,0.9993)范围内,均大于90%,剂量反应关系拟合曲线较好,EC50值均小于0.1μg/ml的噻苯咪唑溶液,没有出现抗药性,且EC95的取值范围在(0.0818,0.1744),EC99值有两份样本没结果,其取值范围在(0.1152,0.2197)。[结论]连续3天顿服400mg阿苯达唑治疗钩虫患者的早期治愈率和完全治愈率均为100%,且没有出现副反应;15份粪便虫卵孵化实验的剂量反应关系的拟合程度较好,EC50均<0.1μg/ml的噻苯咪唑溶液,尚没有出现人体钩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药性。初步研究表明阿苯达唑治疗钩虫患者的疗效很好,可以继续使用该药物防治土源性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