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被生活垃圾包围,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生活垃圾的问题,我国政府一直以来主要采取卫生填埋、堆肥和垃圾焚烧等末端治理手段,但政府的末端治理思路不仅没有成功地解决垃圾问题,反而带来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对此,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环保NGO纷纷呼吁政府把垃圾分类提上政策议程。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视角,在问题源流中以阿苏卫反烧事件剖析环保NGO推进垃圾分类的动因,并从指标、焦点事件和信息反馈这三个因素阐述环保NGO如何使垃圾分类获关注。由于生活垃圾的相关指标较难获取,环保NGO主要以焦点事件为突破口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成功获得政府及公众对此行动的反馈。在政策源流中,由于垃圾分类具有技术可行性和价值可接受性,环保NGO对政府官员、公众和媒体实施软化,试图让他们接受这一政策建议,它主要以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这两种途径实施软化,并取得较好的软化效果。在政治源流中,环保NGO推进垃圾分类的政策议程受到了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国民情绪摇摆不定及有组织的社会力量这三个因素的影响;最后在多源流耦合时,为了进一步发挥环保NGO在推进垃圾分类政策议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提高宣传力度、加大软化深度、壮大组织力量和促进政策之窗开启等优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