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othn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水相悬浮聚合两种聚合方法,以偶氮二异丁腈(ABIN)为引发剂,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下的聚合反应。借助核磁共振波谱(NMR)、元素分析(EA)、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对合成的聚丙烯腈进行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为了制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丙烯腈,首次采用柠檬酸(CA)和N-羟乙基乙二胺-N,N,N-三乙酸(HEDTA)作为配体,使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聚丙烯腈。以DMF为溶剂,FeCl3为催化剂,分别在反应体系/AN/AIBN/FeCl3/CA、AN/AIBN/FeCl3/HEDTA中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丙烯腈,并通过13CNMR及1HNMR分析,确定其立构规整性。为了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丙烯腈共聚物,以马来酸酐为第二单体,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丙烯腈-马来酸共聚物P(AN-co-MAH),运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制备了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6×106的丙烯腈-马来酸共聚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表明第二单体马来酸酐在共聚物中为马来酸结构而非马来酸酐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了共聚物的热性能。以丙烯酰氯和L-脯氨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1-丙烯酰吡咯烷-2-羧酸(L-APCA)。以L-APCA为共聚单体,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AN共聚物。对所得共聚物进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APCA的转化率较低,导致聚合物中APCA含量很低。共聚反应及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都受到APCA的影响,随着APCA用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出现一极大值。随着反应体系中加入共聚单体量的不同,聚合物的热性能、结晶度与晶粒尺寸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其他文献
针对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局部高温区及影响因素,利用热弹性不稳定性理论(TEI)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分析。模型中考虑了材料表面粗糙度和混合润滑对摩擦副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分
为探讨海南特有种东方琼楠(Beilschmiedia tungfangensis)种群结构特征,在海南尖峰岭林区设置20.4hm2样地,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分
随着供应链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商品也呈现如品类多样化、快速淘汰化的特点,因此商贸企业的库存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库存积压与缺
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在不间断的进行修改完善并逐渐的标准化。本文参考国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结合国内对评价体系的研究理论,并结合我国房地
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上最好的互动方式。教师的提问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具有针对性,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还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对学习过程及时追问。努力提高教师提
借鉴流域研究的范例,根据上海市1987年、1995年和2003年3期Landsat5TM遥感影像记录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和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RS和GIS技术在上海市中心西南城市边缘
文章概述了山南地区黄牛资源及30多年来黄牛改良成就,并对黄牛改良现状及今后黄牛改良策略进行了讨论。
采用生境套娃方法反映水禽——东方白鹳生境需求的层级系统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建立定量化分析模型,深入探讨了小三江平原生境丧失对东方白鹳生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与
改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MSBR)处理污水主要是一个好氧过程,需氧量与有机物的降解有关。反应池内溶解氧(DO)的变化取决于进水的浓度、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