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型城市的发展与动力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k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型城市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出现的产物,它通常是指人口超过一定规模的超大型城市或者城市区域。20世纪后半叶,世界巨型城市数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大部分出现在人口稠密、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发展中和贫穷国家(地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同样涌现出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城市,它们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核心。日益增长的巨型城市给研究人员、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现有研究对中国巨型城市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形成机制却缺乏必要的了解。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对中国巨型城市的初步探讨,总结出中国巨型城市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并进一步揭示影响其人口增长的动力因素,从而为中国巨型城市的研究、预测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文章首先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巨型城市相关研究的进展;然后通过搜集数据对建国以来中国巨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对1985年以来影响中国巨型城市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对巨型城市进行了类型划分,并深入比较了不同类型城市发展动力的特点以及不同动力因素作用的差异。   研究表明:(1)中国巨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可以按照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前期和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不同的发展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是巨型城市成长最为迅速的时期。自然增长、迁移增长和行政区划调整均对巨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2)中国巨型城市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其中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多个巨型城市的崛起最为引人注目。(3)实证分析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巨型城市的发展普遍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不同城市的主导动力有所差异。据此可以将其划分为2个大类:综合因素推动型和突出因素推动型,每个大类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几个小类。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发展模式上各具特点,而不同动力因素对中国巨型城市产生的作用也存在差异。(4)中国巨型城市不仅带有世界巨型城市的一些共同特征,同时由于深受转型时期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影响而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中国巨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为世界巨型城市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崭新而独具特色的案例。
其他文献
土地资源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在自然和人类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分布空间及形态具有复杂性和不规则及相对不稳定等特点。分形理论主要
沿海低地,或称低海拔沿海地区(Low elevation coastal zones, LECZ)是海拔高度低于10m的沿海连续地带。沿海低地既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重要地区,又是海—陆相互作用的生态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扩展使得大量的跨国机构在中国城市中出现。跨国机构作为城市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协调机构在城市的国际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城市参与国际化的一种标志
中国能源在空间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是能源空间配置的主要原因。能源的稀缺性和功能的不可能替代性迫使人们思考何谓有效的能源开发模式。   本研究以珠江流域“西电东送”为
本文以海南岛东寨港、三亚河和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群落种群和结构与生态(干扰)角度,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在分析红树林群落现状基础上,结合环境基础推
县域城市在我国城镇体系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快速城市化对城乡规划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给城乡规划区各类建设活动的管理提供空间信息决策支持,需要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