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设计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信息传播的发展。自人类发明计算机以来,互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传递信息的新媒介,它不仅打破了以往信息传播的局限性,还更新了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模式,极大增强了人类加工信息的能力,人们从“读文时代”过渡到了“读图时代”,智能手机的出现催化了屏显时代的到来。在时代语境下,网络表情符号应运而生,这一新的语言形式在网络中更好的发挥了其符号的象征作用。随着人们交流渠道的拓宽,单一的文字表达不再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表情符号所特有的视觉语言能够使人们在沟通时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精准,同时也成为一种可以表达集体意识的语言符号。在网络中,为迎合集体意识的习惯,相同族群往往会用表情包来构筑相同语境,而其它族群若想实现与其对话也必须遵循该语境,这与语言的逻辑有着相似性。不仅如此,网络中的虚拟形象作为物质世界的延伸,人们常常呈现出不同的语言习惯,这也体现了表情包作为语言符号的双重性。近年来,表情包还引发了许多热点事件。表情包在实现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助的功能外,也逐渐成为知识产权的核心商品。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符号可以成为信息传递的有效媒介,而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将信息进行整合并且符号化的过程。学习并理解符号思维有助于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这也是将表情包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它的出现及发展趋势对于理解当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启发性。除视觉与情感的价值之外,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表情包还具有继承性,在国内、外用户对表情包的使用数据中发现,外国人更倾向于使用emoji,而中国人却更偏爱表情包,这种喜好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进程。自2019年起,关于表情包研究的资料越来越多,表情包也从“亚文化”跃升为“主流文化”,而本文旨在以“表情包”为例,通过探寻视觉传达设计之下所包含的文化的差异性、符号的语言性,以及它们能够对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