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As基共振隧穿二极管的材料结构特性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ia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振隧穿二极管(RTD)是一种基于量子隧穿现象的两端负阻纳米电子器件,它以其特有的高频,高速,负阻等优势特点成为了近年来微电子器件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在RTD高逻辑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而国内不管是在RTD的原理还是应用研究上都还比较欠缺,制造出的RTD电子器件的性能还不是很理想。本论文以RTD的材料结构特性的研究为基础,以提高RTD传感器性能为目的,设计了新的RTD材料结构并进行了传感器的加工制造,利用新结构RTD传感器的性能测试来进行设计效果验证。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RTD的新材料结构设计及以此制造的传感器测试效果验证。首先从理论层次分析了RTD的隧穿原理和对隧穿过程产生影响的阱结构、垒结构等参数,通过分析参数改变对RTD的影响,以提高RTD器件负阻区域宽度和降低功耗为目标设计了三种RTD对比层结构,同时在RTD传感器结构上设计了5μm×5μm、8μm×8μm、12μm×12μm、20μm×20μm四种敏感单元对比结构。针对这些设计进行了I-V特性测试及不同发射极面积I-V测试、传感器灵敏度特性测试、温度特性测试和串并联实验,对新结构RTD的I-V特性及稳定性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基本的I-V特性测试,得知通过适当增加垒前阱的厚度,可以有效提高器件的负阻宽度并降低开启电压。其次通过不同发射极面积I-V测试实验结果得知发射极面积越小的情况下,器件的I-V特性越好。最后通过传感器灵敏度特性测试实验进行了灵敏度和线性度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RTD传感器的灵敏度(101VVgμ)相比胡杰论文中的11611VVgμ有所降低。最后通过温11度测试和串并联实验,测试了RTD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和电学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RTD器件在集成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然而一定电压范围内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几个实验,证明了RTD的结构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以后设计高精度RTD传感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本论文考察了土壤—水—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规律,在无公害食品的生产、食物链污染的控制、土壤—水—植物系统净化功能开发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
目的:分析探讨对于脑梗死偏瘫康复期患者,采取Orem自理康复护理模式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55例作
目的:主要分析舒适护理对缓解急症胆石症患者负性情绪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8年4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86例急诊胆石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对比组,两组
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在自然植物种群中普遍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是西方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自然环境中病原菌—寄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自然种群中寄
本文研究了芜湖市镜湖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结构的快速变化、三个姐妹种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和轮虫种群在夏季水体中几近消失的原因,所取得的主要结果
分布反馈(Distributed Feedback, DFB)染料激光器具有无腔镜、阈值低、输出线宽窄、调谐方便等许多优点,在光学器件、集成光路、光通信等许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DFB
多址接入技术是为了满足光网络中多个用户在共享信道的同时对高速、大容量通信需求而出现的一门技术。其中,光码分多址技术(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CDMA)
实验目的: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运输细胞内物质、传递胞内外信号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皮层处的微丝骨架重排,为细胞内吞提供动力来源;而微管在细胞内部呈放射状
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hnNOS)可以催化电子从供体NADPH传递给醌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r)。活化后的Adr因引起严重的心血管毒性而限制其临床药用。我们对hnNOS催化的阿霉素单电子
目的:分析评价质量管理小组在ICU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ICU接受疾病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分为研究组(质量管理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