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A模式的后城镇化城乡协同公共空间营造研究——以浙江省温岭市城乡结合区域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空间是人们活动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共空间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重要的组成部分,却面临诸多困境: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公共空间日渐衰败;新型乡村公共空间流于形式,缺乏使用性与活力,无法真正满足乡村居民多方面的需求;乡村公共空间现状令人堪忧。  CSA——“社区支持农业”或“社区共享农业”,以食品安全为出发点营建社区,将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社区发展和食品安全,缓和城乡矛盾,其核心是共享。其关注的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即食物。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后,总是会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而教育、实践体验是人们探索并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纽带,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向乡村和自然学习的需要,成为提升农村产业升级的潜在动力,有助于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服务业积极转化。  基于CSA模式的相关启示,论文提出了以教育为出发点构建城乡协同公共社区的理念——ESC“教育共享社区”,将城乡居民联系在一起,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及可持续的农村-城市社区协同发展。同时提出城乡协同公共空间的五大营造原则、三大营造要素和四大作用机制。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访谈和问卷等形式,对浙江省温岭市城乡结合区域现状、人们的需求与矛盾进行分析。通过ESC的适宜性分析,初步确定规划布局,并结合其中2块基地进行实验性规划探讨。  ESC“教育共享社区”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教育的布局、城乡协同公共空间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以城乡均衡发展为根本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布置;以教学基地为落脚点进行必要的耕地保护;以教育为主旨的公共空间建设以提高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2006年“世界遗产日”无锡会议后,国内学术界又进一步掀起了针对工业遗产保护方式及途径研究的热潮。工业遗产保护性利用案例近年也明显增多,而像和记洋行这样一处大规模、保
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变,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了城市文明。然而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引发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道路交通
既有住宅更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面对住区极其复杂的即成环境,只有居民才真正了解其中的问题,只有居民才了解他们自己的需求和意愿。论文以天津大学六村住宅区
传统民居是我国重大文化遗产,应该受到保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皖南传统聚落群中开始涌现很多新建的民居,民居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无序的和自发的,其室内外热环境状况
近几年,建筑改造的风潮已吹袭全国各地,中国西南以巴蜀地区模仿民居的改造情形为典型代表,各地都希望通过地域性建筑改造来解决建筑地域性与全球建筑趋同化之间的矛盾,从而突出地
针对当代中国建筑语境下,建筑形式生成内在规律性研究的日渐式微、建筑创作受到经济与技术等多方面制约、学科边界受到蚕食等问题,以欧几里得几何为切入点,系统地探究建筑赖以存
论文从木、砖和石三种建筑材料的运用现状出发,指出建筑材料是建筑文化表现的重要手段.建筑文化的形成是建筑的文化特性与民族的审美情趣相互构成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组成
旧城更新一直是城市规划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目前城际高速铁路建设背景下,位于旧城内的火车站地区更新已成为了旧城更新重要而紧迫的研究热点。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兴起
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城市建设扩宽的无限性和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高层住宅是城市用地集约化发展的必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在我国也不断加大。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为高速公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