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sha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无人机由于具有环境要求低、操作简单不易出错、灵活可靠成本低等特点,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但随着任务环境越来越复杂、任务要求越来越高,单个无人机的有限容量已经不能够满足复杂的任务需求,利用多无人机协同执行任务成为了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多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群的整体控制,从而让航迹生成更加合理、飞行过程更加安全、任务完成更加高效。多无人机的协同航迹规划问题既要考虑防撞要求,也要考虑任务约束,还要考虑轨迹的可行性,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多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确定评价标准。从无人机角度分析有:时间、能耗等;从算法层面分析有:计算量、规划出轨迹的可行性等;从任务的角度分析有:是否满足实际的任务目标和任务约束等。不同的指标会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应着不同的方法。本文工作和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无人机效率角度,研究多无人机队形变换中的航迹规划问题。队形变换具体情况包括编队集结、编队保持、编队重构等。通过将能源消耗与完成时间确定为多无人机队形变换效率衡量指标,提出了面向时间协同的多无人机队形变换的最优效率模型,针对队形变换的几种不同情况给出对应的计算公式。模型可以为无人机编队求取最优的队形变换空间位置。(2)从算法性能角度,研究多无人机编队行进中的航迹规划问题。多无人机编队行进中不仅需要考虑编队形状的保持,还要考虑编队成员之间以及和障碍物之间的防撞,对计算性能要求较高。人工势场法作为一种经典航迹规划算法,计算速度快、实时性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在当前人工势场法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没有考虑无人机在起点和终点处的状态,包括航向和速度大小等的问题,通过改进引力函数,引入速度元素,实现对无人机首末状态的考虑。针对人工势场法产生的轨迹不便于无人机跟踪的问题,通过对人工势场法规划出的轨迹进行二次处理,在二次处理时将无人机的性能约束纳入考虑,从而得到满足无人机性能约束的光滑轨迹。(3)从任务背景角度,研究多无人机协同执行具体任务时的航迹规划问题。实际执行任务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约束条件。本文针对无人机执行特定任务过程中存在的误差校正约束、转弯半径约束以及时间协同约束等,建立了多约束条件下多无人机快速协同航迹规划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利用CPLEX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确保无人机飞行的合理安全以及任务执行的高效稳定。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位置信息服务成为了智能社会和现代战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现有的定位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卫星导航系统,但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脆弱性,难以满足无缝定位的要求。利用覆盖广泛的移动通信系统与伪卫星等高精度定位技术融合实现导航通信一体化将是未来实现广域高精度定位的发展趋势。本文对面向导通一体的区域定位导航系统信号体制进行设计,并对新体制信号的性能进行评估。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
学位
近年来,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目标检测因CNN模型的成功应用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先进的目标检测器层出不穷,推动了以目标检测为基础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落地应用。基于CNN模型的目标检测器的骨干网络不仅对最终检测有影响,而且对检测头的性能发挥也有影响。研究者们以图像分类模型为基础,提出并改进了一系列用于目标检测的骨干网络。以特征金字塔结构为代表的骨干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卫星拒止条件下,现有装备无法满足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精度导航定向的需求。与此同时,无人系统对独立于卫星导航的全自主、高精度、长航时的导航需求也愈加迫切。自然界部分生物可以从自然界的偏振光、地磁场等环境中提取自身运动的航向、姿态等信息用于导航。这种本领具有全自主、抗干扰、测量误差不随时间累积等特点,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导航系统中定向误差累积,环境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研究偏振光地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