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热压通风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对流换热过程分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ju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间自然通风冷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空调的能耗,其流动起因包括风压、热压、风压+热压三类。我国许多地区的静风频率较高,甚至高于该地区主导风向的频率。因此,研究夜间热压通风具有鲜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夜间热压通风的节能效果主要取决于通风气流与围护结构表面间的对流换热过程。对全尺度通风测试小室内气流与地面之间的对流换热过程进行了实测,分析了室内初温、地面初温和通风口尺寸等因素对地面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侧热压通风过程中室内温度逐渐降低,温度变化越来越慢,垂直温度分布趋于均匀;若室内初温较高(接近地面初温),则地面散热量小于通风排热量,通风过程中室内温度逐渐降低,通风量和温度效率均逐渐减小;若室内初温明显低于地面初温,通风初期地面散热量大于通风排热量,室内温度先快速升高再逐渐降低,通风量和温度效率均先增大后减小;相对于上小下大的通风口组合,上大下小组合对应的地面局部换热系数较小,地面平均换热系数较大,温度效率较高;若室外温度在12℃左右,室内初温13~35℃,地而初温33-41℃,则地面平均换热系数的变化范围在2~8 W/(m2·K)之间,局部换热系数低于18 W/(m2·K)。结合通风测试小室的物理原型,建立了夜间热压通风条件下围护结构内表面对流换热的数值模型,模型求解结果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数值模拟思路及方法合理。对通廊式建筑门窗热压通风情形下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对流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室内外初始温差、围护结构表面初始温度、窗口特性以及房间进深等因素对内表面换热系数和房间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地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最大,北墙、东墙、西墙、南墙依次减小,天花板最小;在通风稳定阶段,各表面的换热系数大致保持恒定;地面换热量在房间总换热量中占比最大,东墙、西墙、北墙、南墙依次减小,天花板最小,通风过程中各表面换热量占比基本恒定;南窗和北窗的大小不同,但两窗户处中和面的位置相近,且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室内外初始温差、围护结构初始温度对房间换热系数影响较小,窗口特性、房间进深等因素对房间换热系数影响较大;在窗口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窗口高度越大,房间换热系数越大;房间进深越小,房间换热系数越大。根据模拟结果多元拟合得到了各表面处的对流换热关联式以及房间平均对流换热关联式,前者仅适用于通廊式建筑的门窗热压通风情形,后者的普适性较好,适用于此类建筑的门窗热压通风或风压通风情形。
其他文献
用有限反应速率二阶矩输运方程模型来模拟湍流燃烧中NO的生成.在生成模型中,考虑了'热力'NO及'瞬发'NO的生成,用此二模型对三维湍流燃烧室燃烧过程中NO的生
在Mcshane积分的LSRS收敛定理中建立了M-积分的LSRS收敛定理,并证明了该定理的条件比Lebesgue积分的控制收敛定理条件弱.本文首先证明二个引理,进一步证明了定理1,由此阐述了Mcsh
影视剪辑是一个艺术的凝炼与升华过程,是一个去粗与取精的扬弃过程,因此也是一个艺术的再现与再创作过程。一个影视作品能否突出反映创作思想、能否科学优化播序结构、能否科
给出一种新的图像置乱加密算法并进行实验验证.首先给定一对初始值和参数,以此作为密钥生成混沌序列及其主遍历矩阵,把一幅较大的图像分解为适当大小的图像子块,根据混沌序列
<正>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备大型化趋势明显,虽然GB151《管壳式换热器》只规定了公称直径小于260mm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的要求,但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