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尾矿库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干堆尾矿库由于其建成后库尾无积水、库容利用率高等优点,逐渐得以采用和推广。然而,现阶段我国在设计干堆尾矿库时多沿用传统湿式尾矿库的设计标准,干堆尾矿库设计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干堆尾矿库的经济优势不能得以完全发挥;同时,随着尾矿干堆技术在南方多雨地区的推广与应用,降雨引发坝体表面雨水入渗的情况时有发生,降雨的入渗会影响干堆尾矿库坝体的稳定运行,因此,在对干堆尾矿库稳定性进行分析时增加降雨入渗下的工况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以云南富民沈家村干堆尾矿库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如下研究:(1)结合干堆尾矿库工程实例和理论研究,利用鱼刺图分析影响干堆尾矿库稳定性的各个因素,认为导致干堆尾矿库坝体失稳的主要因素包括降雨条件下的雨水入渗、坝体结构参数的选取和地震的影响。(2)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干堆尾矿库的三维模型,利用强度折减法求解坝体在正常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对比计算收敛与不收敛时坝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分布,认为该尾矿库在正常工况下能够稳定运行且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同时与瑞典圆弧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说明ANSYS强度折减法计算安全系数结果是合理的。(3)研究降雨入渗工况下坝体稳定性的变化,利用APDL参数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比较不考虑两场耦合和考虑两场耦合时坝体稳定性的计算结果,并与正常工况下的结果进行对比,认为干堆尾矿库进行稳定性分析时应采用两场耦合的计算方法对降雨入渗工况下的坝体进行分析。(4)对结构优化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介绍ANSYS优化设计模块,建立干堆尾矿库坝体结构优化模型,通过优化迭代得到单个设计变量和整体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果,确定同时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优化方案,并得出各个设计变量与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5)根据优化结果建立坝体模型,计算其在正常工况及降雨入渗工况下的稳定性,对比优化前后坝体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以验证优化方案的可靠性。本论文不仅研究了干堆尾矿库坝体在正常工况和降雨入渗工况下的稳定性变化规律,优化了云南富民沈家村干堆尾矿库的设计方案,在保证坝体稳定性的同时提升了工程的经济性;同时其编制的命令流具有普遍适应性,为类似干堆尾矿库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