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依靠人口红利和资源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持续,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成为必然的选择。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也十分严重,基尼系数连续多年超过国际警戒线。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都会产生深刻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会影响技术创新。收入差距到底对我国的技术创新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如何产生这些影响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了收入差距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机制,然后在实证部分主要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收入差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理论部分揭示了消费需求视角下,收入差距通过“价格效应”和“规模效应”来影响技术创新以及人力资本视角下收入差距通过“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影响技术创新。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收入差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的假设。在实证部分,本文基于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趋势,倒“U”曲线的临界点位于城乡收入比为3.80的位置。实证研究发现不考虑其他因素,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总体上促进了技术创新,说明整体上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还未到达倒“U”型曲线的临界点。同时也利用中介效应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通过影响消费需求抑制了技术创新。然后进一步用不同技术水平含量的技术创新指标做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是稳健的。最后对数据分东部和中西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收入差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的倒“U”型趋势仍然显著。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倒“U”曲线的临界点分别在城乡收入比为2.62和3.94的位置。通过实证研究还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市场交易额等因素显著的促进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从我国总体和东部地区来说,可以适当提高收入差距,这样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对于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收入差距问题已经很严重,需要缩小收入差距才能促进技术创新。同时也要进一步增加居民消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让制度来促进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