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点是髓系原始细胞在外周血、骨髓和/或其它组织中克隆性增生。AML是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中最常见的类型,同时也是白血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类型。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目前仍然主要选用联合化疗。能否获得完全缓解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是否长期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经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标准诱导化疗方案是以柔红霉素(daunorubicin, DNR)联合阿糖胞苷(cytarabine, Ara-c)的DA(3+7)方案,但是DA方案的诱导缓解率较低。米托葸醌(mitoxantrone, MIT)联合阿糖胞苷的MA方案以及吡柔比星(pirarubicin, THP)联合阿糖胞苷的TA方案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已日益受到关注。在本研究中,作者对MA及TA方案治疗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目的观察并分析MA方案和T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患者150例,诊断标准参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1年版)。共入选150例患者。分别给予MA方案和TA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化疗:MA组77例,TA组73例。MA组失访5例,诱导缓解化疗结束后4周内死亡2例;TA组失访4例,诱导缓解化疗结束后4周内死亡2例。可供分析者共计137例。其中MA组70例,TA组67例。全部患者均在普通病房接受诱导缓解治疗。MA组:MIT6mg~8mg·m-2·d-1,静脉滴注,第1-3天;Ara-c100mg~200mg·m-2·d-1,静脉滴注,第1-7天。TA组:THP20mg~30mg·m-2·d-1,静脉滴注,第1-3天;Ara-c100mg~200mg·m-2·d-1,静脉滴注,第1-7天。高白细胞患者在接受诱导缓解化疗前给予羟基脲或白细胞单采术以降低白细胞负荷,当白细胞计数≤50×109/L后给予诱导缓解化疗。化疗同时给予水化、碱化、保肝、止吐、护胃等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血常规结果适时输注成份血。当合并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137例患者均完成诱导缓解化疗。MA组患者1疗程CR率、PR率、NR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1.4%(50/70)、25.7%(18/70)、2.8%(2/70)和97.1%(68/70)。TA组患者1疗程CR率、PR率、NR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0.7%(34/67)、32.8%(22/67)、16.4%(11/67)和83.6%(56/67)。MA组患者1疗程CR率及总有效率高于TA组(x2=6.174,P=0.0133;x2=7.330,P=0.007)。诱导化疗相关死亡患者MA组和TA组均为2例(x2=0.000,P=1.000)。按照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结果如下:MA组低危8例,中危59例,高危3例;TA组低危5例,中危60例,高危2例。两组患者各危险分层组疗效比较如下述。低危患者MA组和TA组分别为8例和5例,1疗程后均达CR。高危患者MA组共3例,2例1疗程后达CR,1例未缓解;TA组共2例,均未缓解。低危组和高危组例数较少,故不给予统计学分析。中危患者MA组和TA组分别为59例和60例,MA组的1疗程CR率67.8%(40/59)高于TA组的1疗程CR率48.3%(9/60)(x2=4.625,P=0.031);MA组的1疗程总有效率98.3%(58/59)高于TA组的1疗程总有效率85.0%(51/60)(x2=5.222,P=0.022)。按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否≥100×109/L将患者分为高白细胞组和非高白细胞组,MA组和TA组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WBC≥100×109/L)患者分别为10例和9例,非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别为60例和58例。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MA组的1疗程CR率80.0%(8/10)高于TA组的1疗程CR率22.2%(2/9)(P=0.023);MA组的1疗程总有效率90.0%(9/10)与TA组的1疗程总有效率66.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非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MA组的1疗程CR率为70.0%(42/60)高于TA组51.7%(30/58)(x2=4.141,P=0.042);MA组的1疗程总有效率为98.3%(59/60),高于TA组82.8%(48/58)(x2=8.643,P=0.004)。血液学不良反应:MA组患者和TA组患者在化疗后均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所有患者都发生了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其中MA组Ⅳ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91.4%(64/70)高于TA组76.1%(51/67)(x2=5.952,P=0.015)。骨髓抑制期,MA组WBC最低值低于TA组(Z=一2.046,P=0.041),输注的单采血小板量高于TA组(Z=-4.605,P<0.001)。非血液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易合并感染,主要的感染灶为呼吸系统,其次分别是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2,P=0.717)。同时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心脏毒性、脱发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54;x2=0.178,P=0.673; x2=0.192,P=0.662; x2=0.007,P=0.931;x2=0.223,P=0.637).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肾功能损伤。上述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均可改善。结论1.MA方案和T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均有效。2.MA方案有更高的CR率和总有效率,对于细胞遗传学中危者更显著。3.MA方案的骨髓抑制较重,但其它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