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重大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以不及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超过20%的世界总人口量,为世界的反贫困治理与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国内粮食供求形势依旧偏紧,潜在危机依旧存在,我国粮食安全仍不可高枕无忧。粮食生产供给方面,资源要素的供给与生态环境呈刚性约束。因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深入推进、生物质能源发展、种粮比较效益低及农业结构深化调整等原因,大量粮食生产要素资源不断向外转移,同时,农业生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粮食需求方面,人口自然增长、食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加工制造生物质能源等带来了粮食需求新的增长,使得国内偏紧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只能依靠自身解决,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提高其以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粮食生产效率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湖北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地位。近年来,湖北省年均粮食商品率为35%,商品粮达180亿kg,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湖北省粮食生产同样存在资源要素与生态环境的刚性约束的问题,提高该省粮食生产效率刻不容缓。本研究在技术效率理论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框架内,以生产前沿面方法为实证红线,系统地研究了湖北省的粮食生产效率。论文在基本把握该省粮食生产成本收益与单要素生产率增长变迁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测度了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效率水平的历史变迁及特征、行业基础、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以此探寻该省粮食生产在全国范围内的成绩与地位、省内粮食各品种的生产效率内在联系与区别及比较优势、省内粮农在生产过程中的绩效提升所遇到的技术与非技术瓶颈。从研究内容具体看来,论文共分为8章:第1章,导论部分。首先,本章在对国内外研究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出研究问题。其次,详细介绍了论文所涉及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分析目前该研究领域仍值得完善的地方。再次,详细交代了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并据此阐述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技术路线及方法。最后,提出了本研究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第2章,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历史变迁与现状介绍。本章在阐述湖北省粮食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对该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历程展开分析,总结了其粮食生产发展经验。随后,论文对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可持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第3章,湖北省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特征与单要素生产率分析。本章对以成本收益分析为代表的经济效率指标、以单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进行一般性描述与统计分析,以明确湖北省粮食生产资源要素的利用情况与技术进步特征。第4章,宏观层面的湖北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本章主要考察宏观层面的湖北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情况,采用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与超效率DEA方法,将环境污染因素纳入技术效率测算的考虑范畴,将该省粮食生产是否包含环境污染因素的两种情形下的技术效率进行对比。第5章,宏观层面的湖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本章同样将环境污染因素作为粮食生产环节的“非合意产出”,利用全国省域投入产出平衡面板数据,采取序列DEA、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对是否包含环境因素两种类别的湖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第6章,中观层面的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部分。本章探寻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的静态技术效率、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的行业基础,选用序列DEA方法和湖北省县域面板数据,对湖北省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小麦和玉米这五种粮食主要品种的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第7章,微观层面的湖北省粮农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章重点在于探寻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微观决定性因素,主要采用农业部湖北省固定观察点2007-2011年所形成的农户微观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回归分析与SFA一步法,估计农户各种家庭特征及状况变量对湖北省粮农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程度。第8章,研究结论与展望。首先,本章对论文所做研究工作与所得结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论文政策建议。其次,阐述了论文中所存在的不足,据此提出论文未来如何进行完善,即研究展望。论文基本结论为,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之一,在粮食生产方面具备较好的优势条件,建国以来该省粮食生产整体情况良好,粮食经济呈现一定增长态势,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增长和农业生产结构的深化调整,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面临着挑战,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性决定了湖北省必须选择一条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为代表的集约型现代化农业发展路线。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是湖北省粮食产出增长的保障,其效率表现基本上是顺周期的,即该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发挥与国家和地方的农业、农村政治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与制度的支持与力度密切相关。从湖北省粮食生产方式选择的实际绩效来看,相对国内其他大部分产粮省份而言,该省粮食生产环节的“环境友好”绩效优于“资源节约”理念的践行效果。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成为湖北省粮食经济增长重要贡献来源,但这一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所贡献,即湖北省粮食生产率增长主要呈现“单驱动”增长模式,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成为提升总体生产效率、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从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影响因素角度来看,农户家庭特征及状态变量对该省粮食生产效率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
其他文献
根据对三县戈仆(白彝)的源流和迁徙、语言、信仰与习俗的实地调查和川南僰人相关资料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三县戈仆(白彝)属于僰人,极可能是川南僰人的后裔。 According to t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它不仅承载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还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耕地是土地中的精华部分,确保一定数量的耕地不仅关系到国家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体系中也极为重要。科学厘定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主体与客体
模块化机械臂与传统机械臂相比具有开发周期短,工作范围广,易于维修等优势,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涉及到的模块化机械臂,一共有六个自由度,采用了直流伺服电机作为关节处
<正>延安市沿210国道向东北方向大约70公里,有一个叫文安驿的小镇,隶属于延川县。文安驿往南,沿着一条新建的柏油路向山里走几公里,就到了梁家河村。1969年1月,这个偏僻的小
语音识别是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各式各样的机器参与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机器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人和机器之间最好的
<正>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出版后的社会反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一书,原是我自编的第八本文集,总共45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4月发行第一版,印
基于历史概念,提出一种新的市场有效性检验方法,并对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市场进行了市场有效性检验,得出了该市场基本符合弱式有效的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快速成熟,以及人们对低碳、绿色环境的充分认识和渴望,推动了传统照明正在快速地向智能控制照明转变。高校因其特有的职能和需求,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在大学生消费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不仅是社会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