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googto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人类正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我国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事业,高校必须全面透视和分析高校校园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用全新的观念,富于创造性地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努力建设和完善符合高校德育工作目标的校园德育新环境。所谓高校德育环境,就是指高校德育工作所面对的环绕在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它特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里,教育者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设或营造的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物质设施或精神文化氛围。新时期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必须与日俱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改进求加强,以创新促发展,在继承以往的光荣传统,发扬德育环境建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德育环境的科学分析,进一步探索德育环境的良性作用机制。当前,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德育环境呈现出社会化、复杂化、虚拟化、主体分散化的时代特点,而传统高校德育环境在建设方面缺乏人本性、整合性、先进性、针对性。因此,高校必须因势利导,积极挖掘和发挥环境正效应,去营造、建设一个有利于教育人和培养人的良好校园德育新环境。高校德育环境建设要在满足德育人本化、社会化、科学化和国际化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树立人本、全面、开放的环境意识,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校园学习、文化、大众传媒和社交环境建设,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高校真正担负起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其他文献
人民观是以人民群众主体论为核心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主体观、人民价值观、人民利益观作出了新概括,提出中
当今世界,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人类创造新知识、新技术的速度也随之日益发展,改造世界的能力也不断增强,由此所积累的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
中央农村政策对农村发展以至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通过制定多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总结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北省乡镇政府治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提出乡镇政府应体现"以人为本"的需要,转变治理理念,实现从物本到人本、权力到责任、暗箱到透明的转
温病最易耗伤人体阴津,法以驱邪与保津,而保津最重,诚如"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又救阴为法,吴氏擅通,其常以辛凉、甘寒、甘咸以救其阴。总览《温病条辨》,吴氏甘寒之
临床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化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整和的一个阶段。临床护理教师的知识、能力、动机及其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氛围是达成临床教学目
优先股是发达国家投融资活动中被广泛应用的金融工具,但其在股份形式单一的中国尚缺乏法律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优先股在提高企业资本金充足率、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保护股东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面临着一个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理论困境,而当前的形势更加紧迫。面对新挑战,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应沉着应对,作为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理
基于现有的电力设备环境试验平台,建设多功能人工气候模拟试验室,进一步完善、提升平台功能。介绍该平台规划设计与主要功能,分析多功能人工气候模拟试验室建设过程存在的技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雄壮的团歌声,传递出青春的激情与追求,也宣示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