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88337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结构加固领域,常用的混凝土加固方法均存在一些缺点,由于碳纤维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碳纤维材料加固技术逐渐应用于结构加固领域。碳纤维具有轻质高强、性能稳定的特点,故与传统混凝土加固方法相比,碳纤维材料加固方法在抗疲劳性、抗腐蚀性和耐久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施工方便。现有工程中常用的是普通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方法,但该方法仍存在以下几个缺点:材料强度利用率低、不能有效改善被加固构件的使用性能、无法修复构件初次受力后构件的损伤问题、易发生端部剥离破坏、没有良好的抗剥离措施等。对碳纤维片材施加预应力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以上缺点,充分利用材料的高强特性、通过机械锚具降低其端部剥离破坏风险、减少应变滞后效应,还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减小裂缝宽度和构件挠度,进一步改善构件使用性能。
  近几年间,本课题组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系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已开发出锚固性能良好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夹具及张拉转向装置。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开发基础上,对预应力碳纤维板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再次进行改进优化,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从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的锚固机理出发,针对锚具现存缺点,提出通过增大锚具内楔形体倾斜角度,进而改善锚具性能的改进思路,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极限锚固力试验,分析锚具内部的楔形体倾斜角度对碳纤维板、结构胶体的应力应变和滑移量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锚具内楔形体倾斜角度,有助于降低胶体所受到的压应力,同时能有效减小碳纤维板和胶体的滑移量,改善锚具耐久性,为锚具的改良提供了理论支撑。
  (2)确定锚具内部楔形体槽的倾斜角度后,通过一系列试验不断对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进行优化,并测试出灌注型圆柱楔形锚具的极限锚固力和最终的胶体滑移量。试验结果表明:锚具系统的极限锚固力能够达到217.4kN,且滑移量控制在5mm以内,能更好地满足工程实际的要求。
其他文献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加要求中国英语学习者准确使用英语这门语言。在日常的英语沟通交流中,经常会用到时间状语从句,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这一从句的语序分布使用方面仍存在误区,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时间状语从句语序分布方面的差异也未受到英语教师和学习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英语时间状语从句语序分布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国内运用概念迁移理论对英语时间状语从句语序分布的研究较少。
  在本研究中,作者以CLEC(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作为观察语料库,CLEC语料库是由我国中学生、大学生
我国处于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交通路网与铁路等基础设施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继“西部大开发”后,“一带一路”以及“海陆新通道”的国家战略已经全面推进实施,然中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与高原,沟谷峻岭的复杂地形给工程师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类地区的地基基础工程研究计算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桩基作为房屋建筑、桥梁与高架的最常见基础形式,将无法避免的会落于斜坡地段,天然特殊的地质环境,桩基被赋予了抗滑桩与承重桩的双重特性。这类承重阻滑桩的研究难点主要集中在桩后滑坡推力的形式、桩土相互作
当今世界的工业水平不断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陆地上的油气开采已经发展充分,各国开始把目光转向海洋。海洋油气的开采已经达到海平面以下2000m。自升式钻井平台具有机动灵活、造价经济的优点,被广泛用于海平面以下约120m深度范围内的油气勘探开采。自升式钻井平台在预压阶段,桩靴基础贯入海床以下的深度可达3倍桩靴直径,经常需穿越多层土体,对于上层为砂土下层为软粘土的海床,常发生穿刺破坏,严重威胁海洋平台的安全。本文考虑土体的空间变异性研究上砂下粘双层土体中桩靴基础的破坏机理。
  本文
在拆除构件法中,允许采用非线性静力(Nonlinear Static,简称NS)分析来代替非线性动力(Nonlinear Dynamic,简称ND)分析进行连续倒塌评估。为了模拟动力放大效应,规范的NS方法需要将失效柱所在及以上所有楼层的均布荷载放大,因此不便用于高层复杂结构。而pulldown分析采用在失效柱顶端额外施加一个向下集中拉力的方式来模拟动力效应,使其更易于应用。但pulldown分析自提出以来相关研究较少,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ulldown分析是否能够代替ND分析用于连续倒塌评估,尚需
钢筋混凝土桥梁极易由于氯盐侵蚀引起钢筋锈蚀,造成混凝土开裂,导致结构短时间内产生严重的耐久性问题。但如何评价钢筋混凝土桥梁在临近设计年限范围内的承载能力和健康状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钢筋混凝土桥梁的钢筋锈蚀过程和长期性能演变规律对现有桥梁的维护,改造和未来桥梁的设计有重大意义。
  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问题,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耐久性多尺度分析方法,基于格构式模型和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建立多尺度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分析模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改进模型并将细观尺度层面的氯离子渗透模型、
随着电压等级不断提升,变电站引下线结构的设计也在不断的改变,从双分裂到多分裂引下线的布置越来越多。然而现有研究和规范中,引下线的风振设计始终采用传统索结构理论,并没有考虑导线抗弯刚度的影响。特殊气候造成的引下线破坏事故也随之频发,特别是强风环境作用下引下线风致振动导致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引下线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进行研究。
  本文以某750kV变电站引下线结构实例为基础,通过基于考虑抗弯刚度的导线位形函数方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抗弯刚度导线模态理论进行模态分析,采用ANSYS对四分裂及双分裂管母引下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RC)梁因其加固补强效果显著、施工速度快、无现场湿作业、较强的适应性以及高经济效益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工程实际中。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粘贴钢板加固RC梁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大部分都还局限在常温条件下,对于粘贴钢板加固RC梁在火灾或高温下的力学反应的研究还很少。在高温作用下,结构胶粘剂因其自身较差的耐火性而逐渐软化,从而使得加固钢板和混凝土的粘结作用大大折减,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我国对粘贴钢板加固构件抗火性能研究的不足,本文完成了粘贴钢板加固RC梁的高温抗弯试验,并在试验
随着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的大量应用,其早期非荷载开裂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收缩为代表的变形作用引起的,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内部布置的大量钢筋、栓钉和钢板,会约束其收缩变形,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约束拉应力,当约束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发生收缩开裂,给结构的耐久性带来极大的影响。
  本文针对混凝土在钢板、栓钉及钢筋的复杂内约束环境下的收缩性能展开相关研究工作。旨在揭示钢板、栓钉及钢筋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桥墩作为桥梁结构中主要竖向承重构件,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往往是由于钢筋混凝土桥墩的破坏引起桥梁主体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而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ECC)是一种具有高延性、多裂缝开裂等特点的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将其应用在钢筋混凝土桥墩塑性铰区能够充分发挥ECC材料的特性,提高桥墩抗震性能。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701202)的资助,通过拟静力试验及OpenSees有限元模型,研究分析了ECC-钢筋混凝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抗风设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气动优化作为抗风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在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高层建筑的气动优化主要通过改变建筑外形来实现,包括对建筑截面进行削角、切角或者使建筑沿高度方向扭转、收缩等。然而,此类气动优化措施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造成建筑空间不规则、降低内部空间利用率、增加设计与施工的困难等。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局部竖向板布置在高层建筑表面,这样的措施避免了改变建筑内部空间,探索了高层建筑气动优化的另一种可能性。
  本研究设计了多种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