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股发行数量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新股研究领域,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股长期弱势问题慢慢成为研究新股的热点之一,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一般为3年),探究新股整体相对于某一基准收益率的强弱。目前各种研究文献表明,新股长期弱势在各国证券市场的表现有所不同,长期弱势现象一般出现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成熟市场,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则表现出长期强势。本文样本选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观察这些公司上市后三年内的市场走势。首先通过模型对比选择累积超额收益来计算新股的长期超额收益,并对于其存在原因一个理论分析以及对我国新股统计检验是否存在显着的长期弱势,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于这种现象存在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实证分析检验,证实新股二级市场确实存在着显着的长期弱势,其长期收益率显着低于市场的指数收益率,并且新股上市后三年是一直呈现这种显着的弱势趋势,三年末的样本新股整体的累计收益率达到-35%,表明我国的新股不适合长期持有,新股市场的有效程度比较低。回归实证结果还表明我国新股长期弱势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上市后的经营业绩,另外投资者行为和流通股比例也分别对新股长期弱势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