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电离层观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陆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频繁发生的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大量的研究表明,地震在震前以及同震期间确系会引起电离层不同参量的扰动,利用电磁卫星观测技术建立天地一体地震监测系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中国也启动了地震电磁卫星计划,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运行。电离层处于日地空间环境中,它不仅与中低层大气以及岩石圈层相互作用,而且同样与太阳、行星际介质、磁层等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利用电离层提取地震相关异常信号之前,有必要对电离层一些参量正常背景变化进行详细的研究。本文利用球谐函数构建中国区域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首先对建模结果精度进行评价,然后利用建模结果对赤道北驼峰正常变化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针对震前电离层中北驼峰的强度及漂移变化以及同震期间电离层扰动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中国陆态网 CMONOC(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与国际GNSS服务中心IGS(International GNSS System)全球GPS基准站2008年至2012年观测数据,通过球谐模型分别获取IES建模结果(无添加陆态网GPS观测数据)以及ENIES建模结果(添加陆态网GPS观测数据),之后针对ENIES建模结果中研究区北驼峰三分量(北驼峰峰值TEC、峰值位置以及峰值出现时间)开展详细研究,最后结合中国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强震在震前以及同震期间电离层扰动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目前论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发现电离层TEC值随太阳活动增强而增加,体现在TEC格网值残差值范围以及TEC外符合精度均有所扩大。在中低纬地区单台站VTEC,ENIES建模结果相较于IES以及CODE建模结果精度均有所提升,在不同太阳活动年约提升2TECU左右。(2)北驼峰EIA(Equator Ionosphere Anomaly)出现时间和出现纬度明显随着太阳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也表现出太阳周期性的变化,也即在太阳活动高年北驼峰出现位置相较于太阳活动低年的高,并且太阳活动高年峰值出现时间相对来说晚一些。北驼峰三个参量之一—峰值强度TEC,在一年内存在明显的半年变化特征,也即在春分秋分时刻TEC存在极大值,在夏至冬至达到极小值。北驼峰峰值TEC与太阳活动指数以及地磁指数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周期内北驼峰峰值TEC与太阳射电流量F10.7存在极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9,TEC与Dst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性。(3)中国区域近年来几个较大地震几天,北驼峰峰值纬度LAT(Latitude)和赤道喷泉因子FS(Fountain Strength)出现负异常,这说明北驼峰峰值向赤道方向移动,说明可能存在削减东向电场的电场。同时在震前几天,北驼峰峰值纬度和赤道喷泉因子还出现正异常,这表明北驼峰峰值向极向移动,说明可能存在加强东向电场的电场。对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Coseismic Ionosphere Disturbance)进行研究,得到CID在电离层水平传播速度为1.1km/s,属于震中区地表抬升引起的声波在电离层中传播速度;同时,也得到次一级CID传播速度接近0.7km/s,本文认为可能是重力波。之后,利用射线追踪技术发现,当CID水平传播速度为1000m/s时,发震时刻对应的标准偏差能达到最小值19.551s,对应的CID起源位置是30.8°N,103.15°E,距离实际震中33.6km。
其他文献
戏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新课标将中外戏剧纳入了初中语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大量地选入中外戏剧,使学生尽早接触、学习、欣赏,对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在给出传统流媒体体系结构图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流媒体与其不同的技术原理。然后提出了当前发展移动流媒体存在的技术上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
<正>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新兴的互联网信息科技改造和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金融科技更强调新技术对金融业务的辅助、支持和优化作用,其运用仍需遵循金融业务的内在规律、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丹酚酸B药动学动物实验研究。方法比格犬静脉滴注丹酚酸B后不同时间经前腿静脉采血。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以乙腈-水(含0.5%甲酸):70-30(V
以沙丁胺醇和硫酸为反应物,在异丙醇溶液中采用反应结晶法制备超细硫酸沙丁胺醇颗粒.对影响产物粒度和产率的因素,如:硫酸浓度、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系统研
为了评价生物活性炭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安全性,应用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试验和子宫增重试验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源水及生物活性炭进水提取物能刺激MCF-7细胞增殖,在原水量27
利用同伦分析方法,研究了具有初值条件的空间二维时空分数阶扩散方程.从问题本身考虑,通过构造同伦方程,合理选择辅助参数,获得了在较大范围内收敛的级数解析解.数值实验结果
采用短时悬浮填料床进一步处理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出水,优化其工艺运行参数,并进行了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测试。试验结果显示,在填料填充比30%,进水氨氮浓度12.21-14.37m
采用经化学改性前后的焦炭对焦化废水进行吸附预处理,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焦炭对焦化废水中的COD、挥发酚、氨氮和氰化物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分别为相同条件下
探索了微电解工艺处理毒死蜱生产废水的可行性,以COD和TOC同时作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pH、H2O2加入量等工艺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