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变化报道研究相对较多,从自组织理论角度对平衡能力的自主适应的对比研究还没有相关报道,以及平衡能力的最有效测试方法目前还处于争论之中。本试验根据射箭射击项目特点,选取广东省射箭队运动员27名、射击队运动员21名为研究对象,测试自组织指标:脑序参量各频熵均值(8Hz、9Hz、10Hz、11Hz、12Hz、13Hz)、总熵均值(S);测试平衡能力指标: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指标。结合运动员实时训练状态,对所测的射箭、射击运动员自组织指标和平衡能力指标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以自组织理论的指导思想出发,研究运动员平衡能力的适应机制,对训练的本质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此为教练员掌握运动员的实时训练状态,提高训练效果和领导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一些项目的选材提供依据。 实验结果: (1)两射项目的序参量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9Hz为优势频率的两射运动员9Hz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9Hz为优势频率的健将运动员9Hz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负熵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对照组与健将运动员相比,FIRM-EC和L-EC时的摆动角速度均显著大于健将运动员(P<0.05);对照组与一级运动员相比,FOAM-EO和FOAM-EC的摆动角速度均显著大于一级运动员(P<0.05),各组间的动态平衡能力指标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除射箭运动员R-EC、DCL-F与8Hz的相关系数为r=0.513、r=-0.510,射击运动员L-EO与9Hz、R-EO与12Hz的相关系数为r=-0.535、-0.597,对照组FIRM-EC与8Hz、10Hz的相关系数为r=0.781,r=-0.765,存在中度的相关关系外,其他各指标间均存在低度的相关关系。 结论: (1)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都是运动员对训练适应的结果,平衡能力的提高也是对训练适应的结果,是大脑对训练适应的自组织优化过程。 (2)以9Hz为运动技能主序参量的运动员,其运动竞技控制能力较强;熵值的变化与运动员训练状态和竞技能力水平密切相关。 (3)试验初步得出了一些敏感的指标,评价射击射箭运动员脑状态的为优势频率9Hz,评价射击射箭运动员平衡能力的为闭眼单脚站立,为运动选材提供了初步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