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的构建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7114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转移,新的形势对农业经营主体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转移,造成农村的经营状况日趋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及市场化。面对这一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任务。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则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支骨干力量加快培育新农村经营主体。如何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道路上面临哪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怎样构建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状况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模式,从而使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等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的形成与运行,总结了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中取得的国内外基本经验,并探讨创新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从模式建设的视角来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问题是本文的一次探索、尝试。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归纳和把握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规律,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统计分析及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影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看作一个系统,研究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做到既能够立足实际,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的构建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论。
其他文献
官吏腐败犯罪的预防和惩治是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的问题。唐代进入封建社会法制的成熟阶段,在借鉴前代惩治腐败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并完善了相关制度体系。处在唐代初期的武则天
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是考察地方政府是否履行其职能,有效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中国政府执行手段和方式打破原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统治方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