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是考察地方政府是否履行其职能,有效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中国政府执行手段和方式打破原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统治方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健全,观念化的形态难以转变,政策的贯彻落实受到制度和执行者主观意志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行政体制的弊端,法治约束力不足,另一方面执政文化上人治思想仍然存在,个人决断现象普遍。本文通过剖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借助经济学博弈论模型进行分析,在国内外学者对政策执行力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制定严格的政策执行程序和制度,以法律制度为准绳,提高政策质量和落实力度。同时,注重政府公共形象与责任控制,进一步改善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现状,提高政府公信力。本文所探讨的政府政策执行力范围,是指地方政府依据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针对所辖区内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发展需求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不仅仅是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力,还包括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行政事务决定和执行,正文部分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及其危害:政策的敷衍执行、机械执行、粗暴执行和歪曲执行等方面问题,不仅弱化政府权威性、政府公信力,更是损害了公众利益。这就需要提高政策质量,营造绿色、畅通的政策执行环境,完善政策决策程序,严格约束和规范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力,强化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并提高执行主体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