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视角下的沙博理汉英翻译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西方翻译的历史,翻译研究很长一段时期都把焦点放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上。译者长期以来都处于“隐身”状态,因此其作为翻译主体的地位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译者和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领域出现“文化转向”,翻译研究逐渐突破了语言层面的限制,研究领域更为广阔。翻译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涉及到多种文化因素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由此,译者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关于译者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翻译文化研究领域的后殖民主义流派异军突起,文化身份作为其重要的理论概念也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对于译者文化身份的探讨无疑会为翻译研究和译者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促进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对西德尼沙博理这位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译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讨了西德尼沙博理自身文化身份的构建及其汉英翻译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西德尼沙博理半个多世纪的翻译生涯中,几十部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经他手翻译传播到了西方,沙博理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成就与他的文化身份密不可分。作为华籍美裔翻译家的沙博理具有双重文化背景和特殊文化身份,这一身份在他翻译的每个环节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他的翻译意图,到原文本的选择,再到翻译思想和具体翻译策略的运用无不彰显其自身文化身份的特点。因此,本文通过对西德尼沙博理的文化身份及其构建过程的研究,探索了他的特殊文化身份与其汉英翻译间的互动关系,从文化身份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西德尼·沙博理的汉英翻译活动。
其他文献
为研究粉质黏土堤防漫溢溃决破坏过程及其对水流要素和土体性质的响应规律,以河道流量、筑堤土体含水率和孔隙率为变量,在弯道水槽中开展了9组堤防漫溢溃决概化试验。通过试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高速公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众物质生活质量的
论述了基于PMAC的组合机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建过程,并阐述用VB6.0开发数控系统软件的方法和过程,建立了人机界面,实现参数化编程,使组合机数控系统更智能化和人性化.
该文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改革中,引入“虚实结合”的自主性实验模式,以解决地方本科院校在有限实验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问题。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数据的获取手段和类型越来越丰富,应用价值和前景也越来越大。随着基础测绘、三大平台建设的顺利推进,如何管理和应用好其获取和产生的海量
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在特定体制下,关键要靠航空工业技术创新,其根本要靠各级各类的航空专业技术人才。本文根据2014年对中航工业集团不同板块不同地域的26家厂所、727位专业
“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是成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不断扩大着成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本篇实践报告是以笔者在2015年暑假期间参加“2015
将修正广义射击线和粒子系统二种可视化仿真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计算机描述的轴向增强型战斗部威力模型和基于计算机有限网格(面元)的弹目作用模型,并结合计算机可视化仿真技术
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是一种重用的生物染色剂和光敏剂,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临床应用效果。本文研究目的是利用红外光谱研究MB在不同温度下分子结构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