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简论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着重要的贡献,在实践中也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行动指南。本文意在转变哲学的理解范式,超越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旧的思辨哲学的理解模式,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
  本文主要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葛兰西实践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并对其实践哲学思想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第二章论述了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针对他的基本观点进行解读,深入分析其实践哲学思想中的文化意蕴,在此基础上,阐释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的革命理论。第三章为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的研究意义与启示。通过对其思想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葛兰西实践哲学思想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借鉴意义。
  本文认为,葛兰西从实践哲学的文化维度对人们的现实活动与文化世界内在性关联进行了解读。他的实践哲学思想在于对现存世界进行文化批判,从而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是一种以夺取文化领导权为核心的文化革命理论。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挫伤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降低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信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升,对农产品消费的要求已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满足基础的生理需求向满足安全需求转变。如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政府大力推进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
通过对441户四川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排序法,从整体和不同层次探讨了四川国家级贫困县农户农村公共品供给优先序及影响优先序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对公共品需求迫切程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道路交通建设、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医疗;农户身份、受教育程度、收入主要来源、与城市的距离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优先序有显著影响。提供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共品,改善公共产品的现有供应结构和效
学位
在我国,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之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构建经营体系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组织载体之一,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苏北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基地,农民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运行机制不规范、分配方式不合理、资金技术支持匮乏、社员认同度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等。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民幸福感逐步成为反映民生的重要指标。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家庭资产总体数量不断增长,资产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资产作为影响家庭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应被纳入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考察范围。此外,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存在农村居民幸福感相对较低的情况。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收入和消费作为传导机制,探讨家庭资产对农村居民幸
新疆是闻名遐迩的瓜果之乡,有2000多年栽培瓜果的历史,是中国红枣、葡萄、甜瓜等特色瓜果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自治区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力促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已突破千万亩,形成了环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和天山北坡的特色林果产业带。目前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已经进入了全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阶段,在该时期,林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转变,已由以往的数量制约为主,转变成质量与品种制约为主
张载是中国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人生哲学方面,对当时社会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对张载人生哲学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部分是介绍张载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其理论基础。介绍了张载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时代,以及当时儒、佛、道家思想对其思想产生的影响,在“太虚即气”的本体论基础上,通过气化形成天地乾坤,再形成世间万物包括人。进而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观点,
学位
哲学问题的产生源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遵循历史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人的发展是从单个的人出发,最终指向群体本位的人。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们愈发认识到世界正沿着“共同体”的发展道路前行,从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爆发这一突发事件中也可以看到,无论人们承认与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存在已然成为了事实。作为群体性动物,人类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抛弃了各行其是的动物式生存方式转而走向抱团取暖,从亚里士多德开始
在经济逐步兴盛,科学技术巨大进步的今天,现代社会正处在大变革时期,追求道德精神文明,进一步实现个体人格完善,追求自由、平等的观念正思潮涌动。据此承认理论进一步为解决社会冲突,追求正义,融入道德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窗口。在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碰撞的趋势下,霍耐特承认理论有其新发展,吸收传统批判意识,转向社会批判理论方向,通过梳理和研究承认理论,旨在为解决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学位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为此进行了争论。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使用异化概念的次数相比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异化概念的次数相对减少,并多数以“嘲讽”的语气出现,从而使《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理论成为争论的关键文本。为了澄清异化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展开深入的文本解读。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理论的
“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全球化”而独自发展。尽管当前世界仍以“和平”与“发展”作为其发展的主题,但“全球化”进程中逆全球化趋势和威胁国际安全秩序的因素也逐渐的彰显出来。如何在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谋求人类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中国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决思路,用中国智慧解决这一世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