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及其向RPE细胞分化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是视网膜最外层的单细胞层状结构,其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外节与Bruch膜之间,为血-视网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RPE为光感受器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同时吞噬掉光感受器细胞代谢产生的外节结构,并参与视黄醛的再生循环,对维持光感受器细胞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PE细胞会向基底方向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到维持脉络膜血管正常功能的作用。在顶部方向,RPE细胞分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发挥复杂而多样化的作用,其中包括调控免疫反应。目前视网膜不可逆性退行性疾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Stargardt病和Usher综合征等)在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利用多能干细胞分化RPE进行移植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的研究表明多能干细胞分化来源的RPE细胞在临床上治疗黄斑变性病人能减缓疾病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由于来源于早期胚胎,存在伦理和免疫排斥问题,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存在外源性基因整合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建立更加安全且适于临床应用的新型多能干细胞来源的RPE细胞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中我们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前提下,只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embryonicfibroblast,MEFs)重编程为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chemical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CiPSCs),再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将CiPSCs诱导分化为RPE样细胞。
  方法
  1.酶消化法分离孕期13.5天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用成纤维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扩增和冻存。
  2.将MEFs按5×104/孔接种于6孔板中,24h后换成小分子化合物组合VC6TFAE培养基诱导,16天传代后换成VC6TFASD培养,28天后换成N2B27-2iL培养,40天后将克隆挑出纯化得到CiPSCs。
  3.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qRT-PCR)、畸胎瘤等实验验证CiPSCs多能性。
  4.利用三维培养转二维培养的方法,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培养基将CiPSCs分化为RPE样细胞。
  5.免疫荧光染色、qRT-PCR、吞噬等实验,验证分化得到的RPE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功能。
  结果
  1.分离得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
  2.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组合诱导培养40天,成功将MEFs重编程为CiPSCs。
  3.检测结果证明CiPSCs表达多能性相关标志物和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
  4.运用小分子化合物结合三维培养转二维培养的方法,CiPSCs成功分化出具有六边形和大量黑色素的RPE细胞。
  5.RPE分化过程中细胞视网膜早期的标志物PAX6、OTX2和RPE标志物ZO-1的表达。qRT-PCR实验进一步说明RPE相关的基因如Rpe65、Mitf、Cralbp、Tyr、Otx2、Best1等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吞噬实验证明RPE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结论
  本实验成功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将MEFs重编程为CiPSCs。CiPSCs分化的RPE细胞具有原代RPE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建立了从胚胎成纤维细胞到CiPSCs,再到RPE细胞的诱导分化体系,整个过程无外源性基因导入,得到的RPE细胞不存在伦理争议也更安全,为RPE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更优质的细胞来源。
其他文献
目的: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在东南亚地区,青少年的近视率已达到了90%以上,呈“爆发性增长”趋势,在高度近视中,眼轴的延长和巩膜的变薄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常见的有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失明,是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表明,多巴胺(dopamine,DA)参与了眼球的屈光发育并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DA作用在多巴胺受体(Dopaminereceptor,DAR)上,DAR包括
目的: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凋亡的遗传性眼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视力进行性下降、视野缩窄、夜盲、眼底色素沉着以及视网膜电图(ERG)异常,是眼科常见的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近年来,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RP发病率为1/378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此保守估计,我国约有50-70万RP
期刊
学位
期刊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不同气体填充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通过相干光断层成像(OCT)进行黄斑形态的观察,同时比较在不同裂孔直径下不同填充气体对术后黄斑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为iMH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方法  本课题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确诊为iMH并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20
实验目的:  本论文拟采用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地塞米松)通过离子键成胶策略构建一系列新型眼部药物输送体系,用于解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水溶性差的关键科学问题,期望能在眼局部给药后,有效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为眼科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实验方法:  本文采用不同阳离子水溶液与1,4-丁二酸化地塞米松(Dex-SA)物理混合获得一系列地塞米松超分子水凝胶;采用流变仪、透射
研究目的:  修订出科学有效的筛查版视疲劳量表,探讨我国眼科医生视疲劳发生情况,并分析视疲劳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于2017年6月6日~2017年6月12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范围内眼科医生进行调查,问卷包含两个部分:基本信息部分和筛查版视疲劳量表。基本信息包含眼科医生所在医院、性别等个人信息和工作、睡眠情况等内容;筛查版视疲劳量表包含11个条目。对问卷分析后得出眼科医生视疲劳患病率,
学位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基线的盘周脉络膜层毛细血管缺失(Parapapillarychoroidalmicrovasculaturedropout,MvD)与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的进展的关系。以此来探讨视网膜血流灌注和青光眼神经纤维损伤之间的联系。  方法:  本研究设计采用纵向队列研究,对来自温州青光眼进展研究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病人(N
目的:研究和评价了一种新型的眼科测量仪器,光学低相干反射生物测量仪(LenstarLS900),与传统临床上的金标准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相比,在硅油填充眼中对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的精确性和相关性,并且对其预测硅油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数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估。  方法:本实验属于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了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之间,单眼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