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稳定性和优化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v2009_3389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疫苗接种是防治该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通过基因工程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下游分离纯化工艺不尽完善,主要表现为总HBsAg收率较低(<20%),成本较高,仍有较大改进余地。本文就提高分离纯化乙肝表面抗原活性收率为目的,开发了新的工艺路线,成功地提高了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的回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首先考察了动物细胞表达的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在不同pH、硫酸铵浓度以及羟基化合物(例如蔗糖、聚乙二醇)溶液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乙肝表面抗原在中性(pH7.0)比较稳定,酸性或碱性条件下(pH4.0、6.0、8.0)乙肝表面抗原活性不稳定,温度、硫酸铵以及羟基化合物对乙肝表面抗原稳定性的影响不大; (2)研究了硫酸铵沉淀与疏水层析相结合的粗分离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工艺,在HBsAg回收率稳定不变的情况下,使粗分离纯化倍数由原来的不足80提高到100-120,同时延长了疏水层析介质的使用寿命; (3)针对超大生物分子蛋白颗粒在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上吸附解吸过程因亚基解离而导致生物活性降低或丧失的难题,研究了用亲水性多羟基化合物聚乙二醇(PEG)沉淀疏水层析后样品,并与超滤方法结合取代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HBsAg,探讨了PEG沉淀乙肝表面抗原的机理,结果表明,0.12g/mL的PEG-A在4℃、pH9.0等条件下沉淀乙肝表面抗原,有效地去除了生物大分子杂质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纯化倍数3.7,回收率96.8%,并且在PEG伴随式的超滤和凝胶过滤中,减少了膜的污染和提高凝胶过滤的分离度。 (4)对于重组酵母表达的胞内分泌型乙肝表面抗原的分离体系,建立了以离子交换、疏水和凝胶过滤层析分离技术为主的操作简单、易放大的工艺路线,有效去除了细胞破碎液中的脂类、细胞器、细胞宿主蛋白等,整个工艺最终回收率达到30%以上,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10-15%的回收率。并首次尝试用自行研制的低配基密度疏水层析介质取代进口介质,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和降低介质的成本。
其他文献
  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nonas mobilis)是一个革兰氏阴性细菌,由于其代谢特点一乙醇产率高和生物质少,被广泛用于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目前已有多个菌株测序了基因组,发
会议
本文在1-氨基-3-(4-硝基-1-咪唑)丙醛肟(N4AIPO)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三个氨基肟二齿配体和二个氨基肟四齿配体,并且研究了它们的锝标记、细胞实验以及在荷瘤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本文对壳聚糖固态体系和溶液体系的敏化辐射降解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壳聚糖的敏化辐射降解效果,敏化剂在辐照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了敏化剂在辐照过程中对壳聚糖降解反应的促进作用
  随着链霉菌基因组测序的快速发展,为新型抗生素的挖掘提供了极大的机会.首次从天蓝色链霉菌中发现的wblA作为放线菌特有的基因,在发育分化和抗生素合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将聚酰胺羧酸(PA)与聚醚砜(PES)共混,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配制聚合物溶液,经干/湿法制备PA/PES中空纤维基膜.实验结果表明,空气间隙的增大有利于提高膜致密程度.在
  地球上大量存在着被污染的含盐甚至高盐水资源,如石油污染的海水海滩等;同时,化工、制药、石油开采、食品腌制和海产品加工等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高含盐废水需要处理。这些废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是一种油田采油广泛使用的添加剂。在三次采油的过程中,HPAM作为驱油用的聚合物在采油过程中注入油层,使原油与水溶液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lated protein 1(HCRP1)最初是我们实验室从人正常肝的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的一个肝癌相关基因, GenBank收录号为AY033079,它和后来报道的VPS
会议
<正>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19A1(aromatase,CYP19A1)通过相继的三个反应步骤,催化雄甾化合物产生19-羟基、脱去19位碳、A环芳构化,从而转变为雌甾化合物,它是生物体内雌激素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