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证监会自2005年12月31日颁布并实施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来,先后又出台了3个《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等一系列进一步规范股权激励的文件,使得股权激励实施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也使得公司内外部治理环境得到了改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给予经理人股票期权等各种形式的激励常常被视为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利益冲突,减少代理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既能起到稳定和激励公司董事会成员和核心员工的作用,又能达到提高融资能力和市值的目的。市值管理制度于2014年5月在国务院颁布的“新国九条”中被正式提出,它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以及价值经营三个方面。市值管理绩效是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定量评价,主要由价值创造能力(财务绩效)和价值实现能力(市场表现)两部分组成,能够综合考察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股权激励在中国发展时间不过数十年,但是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认识到合理的股权激励对企业的经营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同时,市值管理的推行,意味着一个中国独特的、能量化反应公司实力的绩效评价标准被提出,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与真实价值背离的问题可以由此出发得到改善。那么企业股权激励计划是否能实现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正面推动呢?市值管理的概念提出较晚,对于股权激励市值管理相关性的理论研究较少,涉及到两者关系研究也主要分析股权激励对市值管理影响的机理或者实证分析,鲜有基于某一上市公司结合实际给予充分、系统的研究。本文以2006年到2018年实施的两轮股权激励政策的伊利股份为案例,探究分析伊利集团股权激励政策对市值管理是否有积极作用,分析以股权激励为动机进行的市值管理活动是否对市值管理产生积极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股权激励与市值管理关系的研究思路。本文目标是从结合伊利重大事项前后总市值的变化,伊利定向增发等经营活动,研究伊利发布的两轮股权激励计划如何作用于市值管理,是否能够在企业内部和资本市场端实现市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研究结论表明,股权激励能够让经理人有动机采取各种市值管理手段,优化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市值表现。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了企业内部和资本市场两处分析股权激励对市值管理的影响,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股权激励对市值管理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