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研究——基于山西省Y市D村公共品供给的实证分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j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仅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国家整体发展格局。要解决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衡等问题,需要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科学民主决策入手,实现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满足农村对公共品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需求。在此意义上,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研究显现出更高的价值性和更强的迫切性。本文通过对D村道路基础设施供给状况的实地调查和具体分析,尝试从样本情境中抽离出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的基本框架和关键问题,继而从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的行为过程、关系格局和文化背景三个相互联系的视角予以诠释,最终寻求优化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的具体路径,提升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  首先,本文基于D村道路基础设施供给决策的调查数据及资料,从决策主体、决策规则和决策结果等三方面描述D村道路基础设施供给决策的过程,并进一步抽离出其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封闭的决策核心圈、隐性的决策潜规则和匮乏的决策有效性。其次,在D村道路基础设施供给决策现实描述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超越情境阈限,从样本情境中抽离出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非均衡参与态势——“主导—依附型”参与,进而从结构上解读非均衡参与态势出现的原因,即决策参与主体间依据稀缺性资源掌握和支配程度所形成的差序性关系格局——“中心—边缘式”权力结构,最终从文化上解读潜隐在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中非均衡参与态势和差序性权力关系背后的深层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中非均衡参与态势、差序性权力关系和“差等心理”文化认知模式之间递进关系的全景式透析,可以发现,要真正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从决策制度、决策关系格局和农村政治文化氛围等三方面系统构建优化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的具体路径,这是本文尝试完成且真正有益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其他文献
福利院作为公益性单位,是专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庇护的特殊场所。福利院员工职业认同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也关系到福利院管理与服务水平以及弱势群体的身
站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上,Google、IBM等国际巨头公司已经将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金融产品的方方面面,国内金融行业也逐步开始在各项业务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职业性别隔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对性别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内外学术界对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已经展开了广泛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并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但已有的研究往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化、空巢化形势严峻,失能半失能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现代化的发展和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衰弱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目前,对老年人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其精神需求满足的研究。随着社会转型所催生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使
民族政策作为国家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它还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民族政策效果进行评估不
我国进入“十三五”规划第二年,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展开,深化改革的成果逐步显现,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我国正在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