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利院作为公益性单位,是专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庇护的特殊场所。福利院员工职业认同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也关系到福利院管理与服务水平以及弱势群体的身心照顾。文章以江西Y社会福利院为例,对福利院员工的职业认同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发现,Y社会福利院员工职业认同面临种种困境,并引发了很多问题。因此,提升员工职业认同是当前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弗洛伊德、米德、埃里克森以及卡斯特等关于认同的研究中,找到了认同的机制与路径,并发现福利院员工职业认同是内部驱力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员工在内部驱力作用下,通过对他人或者福利院职业的价值、情感、态度、规范乃至行为进行学习、模仿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的过程。通过移情模式和俄狄浦斯模式这两种路径,能够有效地引导员工进行这种内化过程,从而培养和提升其职业认同水平,其中移情模式是通过“有意义的给予”来实现职业认同,而俄狄浦斯模式则是通过创设竞争的情境来提升职业认同的。
本文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出福利院员工职业认同培养与提高中的“有意义的给予”与“现实情境的竞争”的因素,并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给予”和“竞争情境的创造”。通过这一工作方法的实施和效果的评估,发现小组工作是提升福利院员工职业认同的有效方法。小组工作方法以其内容的多样性、互动性、趣味性、团体性与经济性以及服务对象的同质性等特点,不仅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满足员工身心放松和愉悦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结合职业认同的两种路径,对因素进行“有意义的给予”和“竞争情境的创造”,并通过注意小组前的接触、把握开组时间、理解与尊重组员、发挥组员的特长、氛围的烘托等,从而达到提升员工职业认同的目标。小组工作对于提升福利院员工职业认同的成效,需要建立一些长效机制来巩固和加强。通过小组工作与长效机制两方面的结合,不仅能够有效培养与提升福利院员工职业认同,而且能使得这一效果得到更好地巩固,从而为福利院员工个人带来福利,为弱势群体带来更多的关爱,同时也有益于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社会工作本土化、职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