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肥农药等无机投入在快速提升农业产出的同时,导致了耕地面源污染问题进一步凸显。不仅影响到农业的持续发展,也对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耕地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部分贫困农户进入非农领域,兼业农户占比不断提高,而且兼业化程度也不断加深,不同农户拥有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差距逐渐增大,农户间分化现象逐步扩大。兼业类型不同的农户对耕地的依赖程度和产出效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农户对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态度上的差异。与此同时,不同农户所面临贫困的差异性也愈发增加,因为贫困的多维性以及农业资源系统的复杂性,不同贫困维度的农户在生产中对利用及保护农业资源的依赖存在差异,因此,从农户分化背景着手,探究贫困地区兼业分化和贫困维度对农户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的影响,对于实现生态保护与减贫的协同推进尤为重要。本文利用陕南秦巴山区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Probit回归模型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纯农户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显著高于兼业农户;(2)对纯农户而言,健康水平和打工经历等因素负向影响了纯农户的参与意愿,社会参与、社会信任等促进了其参与意愿;(3)对一兼农户而言,社会信任和受教育年限均对其参与意愿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而社会网络、劳动力数量和农机数量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为负;(4)对二兼农户而言,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其参与意愿存在较显著的正向作用,年龄则较为显著地抑制了二兼农户的参与意愿。同时,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揭示陕南秦巴山区不同维度贫困对农户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样本中,29.53%农户属于多维贫困家庭。在十个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中,生活燃料、户主学历以及人均纯收入是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三个指标。农户五个维度贫困水平测算中,按照均值排序为:教育贫困>健康贫困>收入贫困>生活质量贫困>信息贫困。(2)样本中,78.65%的农户愿意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较高。其中,60.4%的多维贫困家庭表明愿意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3)重大疾病、人均受教育程度、生活燃料和家庭固定资产、集市可及性和人均纯收入等变量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此之中,集市可及性对农户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意愿的负向影响最大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促进土地向纯农户集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建设和完善农村组织网络,提高社会参与,培养合作意识,促进农户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意愿的提升;(2)基于农户的多维贫困维度和特点,针对性的实施扶贫政策,提高扶贫质量和扶贫效果效果,提高农户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等生产环境友好型行为的内部驱动力,确保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脱贫和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意义重大。现阶段多数贫困农户仍需依靠农业增产增收脱贫。但是,保护工作与脱贫攻坚攻坚协同推进;(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户健康水平,消除“后顾之忧”,开展针对性补短板式贫困维度帮扶,进而实现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