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的办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该专业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目前,安徽省内本科院校有安徽师范大学、淮北煤师院、淮南师范学院、黄山学院、巢湖学院等5所院校设置了社会体育专业,对这5所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一是,安徽省各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中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规模相似,专业定位不够清晰、准确,没有充分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和地域优势,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甚至部分院校仍将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纳入社会体育专业;二是,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严谨性亟待提高,各类课程分配的比例不够合理,课程设置难以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三是,专业场地设施匮乏,影响了相关技能(术科)课程的开设,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四是,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整体知识结构不优化,尚难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需求;五是,实习基地建设不足,专业教育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相对较少,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较弱;六是,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思想不够稳固,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就业观念陈旧等问题;七是,因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体育产业不发达,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旺,导致师范院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口不畅,进而制约了安徽省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安徽省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上述现实问题,提出下列对策建议:一是,各校应依据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学校本身特色,科学合理地确定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构建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辅修专业课程体系,扩大与社会体育实践联系密切的理论课程和术科课程的比例;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实施方案,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四是,强化专业教育实践环节,加强社区、企事业单位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稳定的平台;五是,加强专业实践的督导工作,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相关考核评价体系;六是,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转变传统择业观念;七是,学校主管部门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应加大对该专业建设的力度,坚持“内涵式”发展;八是,政府分管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最终达成多方营造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