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发电和碳捕集利用对水泥生产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协同效应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泥行业既是能源密集型又是排放密集型产业。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石灰石煅烧和化石燃料燃烧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针对水泥行业提出加强含尘废气余热、低品位余能的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水泥窑炉烟气中二氧化碳分离、回收和利用等节能减排措施,但是不同措施的新增必然伴随着额外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余热利用和碳捕集利用措施的实施是否为该行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对系统升级改造的利弊进行全面评估。论文通过采用能值分析和针对水泥生产综合系统特点改进的指标,结合碳排放分析和经济分析方法,对水泥生产综合系统升级改造前后的综合绩效进行了对比。其中,能值方法用于核算系统不同阶段的能值流和环境绩效,并将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整合到基于能值的指标中。同时,通过碳排放计量方法量化了系统的碳排放强度,运用净经济效益比评估了系统的经济绩效。最后,通过协同效应指数(SEI)综合评估了系统的环境绩效、碳排放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提出的方法和指标,以吉林某水泥企业为例,针对该企业设置了五种情景(情景1:常规的水泥生产过程;情景2:水泥生产过程+蒸汽朗肯循环;情景3:水泥生产过程+蒸汽朗肯循环+碳捕集利用;情景4:水泥生产过程+蒸汽朗肯循环+有机朗肯循环;情景5:水泥生产过程+蒸汽余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碳捕集利用)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能值流分析结果表明:从五种情景的不同项目输入来看,五种情景中投入贡献最大都是石灰石,分别占总能值输入的56.99%,58.03%,57.47%,58.17%以及57.61%。这表明水泥生产综合系统对矿产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对比五种情景发现,实施余热发电和碳捕集利用后,水泥生产综合系统的总能值有轻微的下降,情景2下降了1.80%,达到6.81E+19sej/yr;情景3下降了0.84%,达到3.18E+19sej/yr;情景4下降了2.03%,达到7.68E+19sej/yr;情景5下降了1.08%,达到4.10E+19sej/yr。购买的不可再生资源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3.01-7.35%)。这说明实施余热发电与碳捕集利用技术,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改善了系统中的资源投入的结构。(2)污染物排放影响的量化结果表明:情景1—情景5的污染物排放影响总能值依次是1.29E+19 sej/yr,1.21E+19 sej/yr,1.19E+19 sej/yr,1.16E+19 sej/yr和1.13E+19 sej/yr,主要来自能值损失(97.89%,97.74%,97.71%,97.65%和97.60%);能值损失中CO2的贡献最大。与情景1比较,四种模拟情景的污染物排放影响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情景5的降低幅度最大。此外,与情景1相比,情景2和情景4的粉尘和CO2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实施余热发电措施所带来的;情景3和情景5的SO2,NOX和CO2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实施碳捕集利用措施所带来的。(3)能值指标结果表明:根据能值损失百分比(ELP),情景5的能值损失百分比最低,仅为0.302%,说明实施余热发电和碳捕集利用后粉尘的排放量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所下降。情景5的废弃物回收效益比(WRBR)最大,说明余热利用和碳捕集利用提高了水泥企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从改进的能值产出率(IEYR)来看,情景1—情景5的值分别为2.3178,2.3758,2.3448,2.3839和2.3529,说明情景4的生产效率最高;对于改进的环境负荷率(IELR),情景1—情景5的值分别为3.3736,3.3230,3.3499,3.3168和3.3434,说明情景4的环境负荷最低,情景1的环境负荷最高;就改进的能值可持续指数(IESI)而言,情景1—情景5的值分别为0.6871,0.7150,0.7000,0.7187和0.7037,因此情景4的环境可持续性水平最高。(4)从碳排放来看:情景1—情景5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242E+06 t CO2-eq,1.195E+06 t CO2-eq,1.146E+06 t CO2-eq,1.189E+06 t CO2-eq,1.140E+06 t CO2-eq。五种情景下,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分解(57.90%,60.19%,62.79%,60.49%,63.11%)。与情景1相比,四种模拟情景的碳排放总量,单位净利润碳排放强度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情景2—情景5分别下降了14.47%、18.39%、16.07%、20.00%),在情景5中单位净利润碳排放强度最低。(5)根据经济分析结果:在常规水泥生产过程中增加余热发电措施,能够提高水泥企业经济效益,但是碳捕集利用措施的增加,会削弱水泥企业的经济效益。情景4有最高的净经济效益比(NEBR,3.22),所以该方案的经济效益最佳。(6)根据协同效应得出:常规水泥生产的协同效应指数(SEI)值为0.640(情景1),余热发电和碳捕集利用措施实施后的SEI值分别为1.173(情景2),0.958(情景3),1.274(情景4)和1.035(情景5)。相对于情景1,情景2—情景5的指数值变化幅度在49.55%~98.90%之间。从其综合性能来看,情景4是最好的方案,应被采用。为进一步提高水泥生产系统的综合绩效,提出以下的建议:(1)水泥厂的碳捕集利用工艺应进一步提高环境性能;(2)调整水泥生产的资源结构;(3)提倡余热梯级利用。
其他文献
位于以夏季降水为主的季风气候系统和以冬季降水为主的西风气候系统的过渡地带的中亚干旱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东部、新疆西部和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综合中亚干旱区过去的地质记录等研究资料发现中亚干旱区过去五万年气候干旱程度的变化:在42~30 kyr BP期间,气候比较湿润;在28~13 kyr BP期间,气候比较干旱;在12~5 kyr BP期间,多数研究显示气候比较湿润;5 kyr BP以来,地质记录复杂
期刊
中亚东部水文气候变化对中纬大气环流非常敏感.为了查明该地区水文气候的长期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文章利用位于中天山深水湖泊——赛里木湖钻孔岩芯,在137Cs、210Pb和AMS14C定年基础上,对湖泊岩芯有机碳、有机氮、碳/氮比、碳酸盐含量和粒度等多指标进行了分析,重建了晚全新世以来该地区水文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晚全新世以来共发生了4次降水显著增加时期(4000~3780、3590~3210
期刊
以1990-2011年的TM和E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冰川界限,应用GIS技术分析了阿拉套地区近22 a冰川面积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1年阿拉套地区冰川呈退缩趋势,面积退缩了20.24%,大规模冰川分解使得小规模冰川的总面积和条数均有所增加,较大的变化率是由于研究区面积<1 km2的冰川数量占总数的比重较大(近90%)造成的,依据研究区冰川空间结构
期刊
随着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式电力系统和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并网以及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力系统优化成为一项极其具有挑战和意义的工作。最优潮流作为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的主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优化电网控制配置,使电力系统在一个既经济安全又可靠稳定的环境下运行。一般来说,最优潮流优化问题被认为是一个非线性、非凸、大规模数值优化问题,它的复杂性依赖于线路和总线数据。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优化方法
学位
针对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烟气,利用ORC系统进行发电,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际工程分析,结论如下:在现有常规余热发电系统基础上,利用窑尾收尘器前150℃左右烟气,设置ORC系统,2 500~5000t/d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能力可新增发电量250~350k W;利用窑头窑尾余热烟气,以ORC系统取代目前常规余热发电系统,2 500~5 000t/d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能力减少500~1 000kW。
期刊
庄子在《至乐》篇中辨析两种不同性质的快乐:纵于情欲官能的世俗形乐与安于自然恬淡的无为诚乐。"至乐活身"是庄子体验现实困苦与反思生命意义之后提出的理想境界,由此引发了他对人之生死的本质理解。在庄子看来,立足于"道"的本根性与"气"的本体性,人的生与死可以统一于宇宙的自然变化。面对"生"的有限与"死"的必然,庄子提出"顺适安命"与"以理化情"的生死超越路径。庄子的自然主义生死观对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改善与
期刊
在高原气候条件下,以青海互助金圆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系统为例,对其进行能量流分析,识别了能源利用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余热发电系统节能技术方案,方案实施后每年可多发电374.4万k 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3218.38 tce,节约电259200 k W·h,产生278.53万元的经济效益,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显著。
期刊
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是充分利用水泥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发电的一项技术。在水泥工业中构建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不仅系统操作方便、安全,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的能源使用量,降低企业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文章论述了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随着分布式能源和储能容量的增加以及电动汽车的普及,配电网的功率流动由单向转变为双向,且网络拓扑由径向转变为复杂的网状结构。为了高效应对网状配电网的潮流(power flow,PF)分析和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问题,以及进一步提升现有线性化模型的近似精度、完善对网络损耗等元素的线性近似,该文构建迭代隐式线性化潮流(iterative implicit lineari
期刊
由甘蔗生产耕地白砂糖通常采用碳酸法及亚硫酸法,而这2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弊端。臭氧作为一种最清洁的氧化剂应用于制糖工艺,既能达到预期的脱色要求,更不会产生有毒化学物残留,是制糖行业一种可发展的生态环保技术。本文叙述了臭氧法制糖的工艺原理和工艺过程,并介绍了一套典型的臭氧发生装置,为糖厂应用臭氧法技术生产耕地白砂糖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