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气凝胶制备技术新探索、结构表征及热学特性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zz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其纳米多孔网络骨架结构使其 在光学、电学、声学以及催化、环保、冶金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传统的气凝胶制备技术采用较贵的有机硅源以及超临界干燥使其成本居高不 下,从而阻碍了气凝胶的工业化应用进程。如何有效降低气凝胶制备成本,并 最终在常压下制备气凝胶是当前各国气凝胶研究的一大热点。 在上海市启明星跟踪计划的资助下,本文在气凝胶的制备方面进行了一系 列探索性研究: 首次系统研究了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以HF为催化剂制备二氧化 硅凝胶的溶胶-凝胶过程。采用HF为催化剂有效解决了胶凝温度高(由80℃降 至室温)、胶凝时间长(几天缩短至几分钟)等问题,快速制备出了SiO2气凝胶并 解决了制备掺杂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不均匀(分层)现象,制备出了掺杂均匀的 二氧化钛掺杂气凝胶套筒。 首次采用较廉价的E-40作为硅源,一步法制备出了密度为5 kg·m-3的超低 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该法不仅使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密度可调范围大(5-500 kg·m-3),且降低了材料成本。此外,通过表面修饰技术制备出疏水型SiO2气凝 胶,解决了气凝胶遇水坍塌的问题。 以异丁醇为干燥介质,在2.3Mpa的亚临界压力下干燥制备出了二氧化硅气 凝胶,对异丁醇在亚临界压力下对气凝胶骨架的表面修饰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采用表面修饰、降低凝胶孔洞中液体的表面张力等技术,在常压下制备出 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碎块,对其表面修饰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 过与有机高聚物复合在常压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完整无裂纹的二氧化硅-有机高聚 物复合气凝胶块体。该法避免使用昂贵的超临界干燥技术,有利于气凝胶的大 规模工业应用。 最后,本文还对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热输运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密度、温 度、气压、湿度及掺杂等因素对气凝胶热导率的影响。报导了() 杂量为20%左右,所得的掺杂二氧化硅气凝胶在常压、83() 0.035wm-1k-1。
其他文献
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和国家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确保
五氧化二钒(V2O5)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廉的价格在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五氧化二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亲水性,能够吸附锂硫电池电
该论文研究了两类不同的软磁合金材料的磁特性和GMI效应,它们是铁镍基非晶软磁合金FeNiCrSiB薄带以及钴基非晶软磁合金CoFeNiNbSiB薄带.
钛酸锶钡(Ba1-xSrxTiO3,BST)薄膜因其具有良好的铁电、介电和热释电等性能,用途十分广泛,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BST薄膜的调谐率、降低介电损耗是目前该
以电子束光刻和聚焦离子束为核心的带电荷粒子束图形化加工工艺因其具有产生高分辨原始图形的能力,在芯片制造、掩模版加工、掩膜修复、工艺检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
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前栅电极—铜前电极技术,相比传统的银粉丝网印刷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阴影损耗、串联电阻和电极材料成本,提高能量转换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下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的
水下远程探测的需求推动了低频大功率水声换能器的发展。水声换能器综合性能的突破根本上取决于功能材料及其相匹配的换能器技术的突破。论文首次将基于结构相变换能机理的具
通过数据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研究了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用水情况,并基于水平衡测试结果分析了各生产环节的耗水情况,为开展预拌混凝土行业用水研究以及制定相关标准工作提供
本文利用具有自旋-轨道耦合(SOC)的玻色-费米混合超冷原子系统来模拟稠密量子色动力学(QCD)物质系统的相图结构。文章通过制造人造规范场给系统装配上电荷,然后通过费希巴赫(F
金属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Local surface plasmonresonance,LSPR)而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发光、太阳能电池、表面增强Raman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