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评价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8亿人(占全球人口的3%)感染HCV,其中1.3亿人为慢性HCV携带者。根据1992~1995年第二次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抗-HCV的阳性率平均为3.2%,属于中度流行。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约75%~85%急性肝炎可发展成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病人在20~3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为10~25%,HCV引发的肝硬化病人10年后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为30%,肝癌年发生率为1%~3%,给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于1989年首次克隆成功,基因组全长约9.5kb,含有一个约9033个核苷酸构成的开放读码框,编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C),包膜蛋白gp33(E1)、gp70(E2),非结构蛋白有p7、NS2、NS3、NS4A、NS4B、NS5A、NS5B等。由于RNA酶缺少校对功能,整个基因组呈现高度的变异性,目前HCV至少分为6个基因型和80多种以上的亚型。在我国,主要的基因型为1b,其次为2a,还有其它少见型别。根据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方案是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为主的联合治疗。其中,基因型是联合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基线预测指标,对临床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常用的基因分型主要方法包括特异性引物扩增后直接测序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酶切多肽性(RFLP)分析、特异性探针PCR法及基因芯片法等,尽管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很高,但由于基因分型方法需要HCV RNA提取等过程,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一般实验室难以开展,而且当HCV-RNA阴性或由于保存不当及处理过程中HCV-RNA遭到破坏时,则不能进行基因分型。为此,学者提出了HCV血清学分型,即在HCV基因型特异性抗原表位筛选的基础上,采用血清学技术,根据患者体内型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情况,进行血清学分型。目前国际上商品化的HCV血清分型试剂主要有3种,分别是Murex HCV1-6型、Chiron RIBA1-3型和日本HCV1、2血清分型试剂盒。其中美国Abbott公司的Murex HCV1-6型血清分型试剂是根据HCV-NS4区基因片段合成1-6型的型特异性多肽,采用抗原竞争免疫酶联法,鉴定与基因型相对应的不同血清型。由于受到不同国家地区及标本选择的影响,该试剂临床评价结果不尽相同,分型率大致为60%~80%,与基因分型的符合率为90%~97%;Chiron公司研制生产的RIBAHCV血清分型试纸条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根据NS4区型特异性表位多肽为主,Core区型特异性表位多肽为辅进行血清学分型,其分型率能达到80%以上,特异性在90%~96%;另外日本国际试药株式会社的HCV Gr分型试剂盒是根据NS4区型特异性的抗原肽建立的血清分型试剂,仅能鉴定1、2型,分型率为89.6%,特异性为96.0%。但这些商品化的血清分型试剂在我国尚未注册,且价格昂贵,难于获得,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建立针对我国主要流行基因型对应血清型的分型方法,填补国内空白。本课题根据文献报道,从HCV databases数据库(http://hcv.lanl.gov/content/index)下载丙型肝炎病毒NS4区的氨基酸序列,通过Biosun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CV-NS4区序列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确定HCV-NS4区抗原表位主要位于1693~1708aa,C区型别特异性抗原表位位于67~81aa,并通过HCVdatabases数据库在线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最后确定NS4区Ⅰ型氨基酸序列为AⅡPDREVLYQEFDEM,Ⅱ型氨基酸序列为VVAPDKEVLYEAFDEM,C区I型氨基酸序列为KARRPEGRTWAQPGY, Ⅱ型氨基酸序列为KDRRTTGKSWGRPGY。根据确定的型别特异性氨基酸序列,采用大肠杆菌优势密码子推断出其对应的核苷酸序列,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合成C-Ⅰ、C-Ⅱ、NS4-Ⅰ、NS4-Ⅱ、C+NS4-Ⅰ型嵌合及C+NS4-Ⅱ型嵌合基因,酶切后插入PGEX-4T-2载体中,构建出6株高效表达质粒,并采用GST琼脂糖凝胶FF柱进行纯化,获得了6个纯度均为95%以上的抗原。通过间接ELISA方法,采用50例抗-HCV抗体阳性的基因分型血清对6个抗原的抗原活性进行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3个Ⅰ型抗原C-Ⅰ、NS4-Ⅰ及C+NS4-Ⅰ嵌合与HCV-1b型血清的反应性分别为25.71%、74.28%、88.57%,与HCV-2a型血清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分别为20.00%、40.00%、66.67%,Ⅰ型抗原与1b血清之间的反应性均高于与2a血清的反应性,表现出Ⅰ型抗原特有的型别特异性;获得的3个Ⅱ型抗原C-Ⅱ、NS4-Ⅱ、及C+NS4-Ⅱ嵌合与2a型血清的反应性分别为33.33%、66.67%、73.33%,与1b型血清的交叉反应性分别为11.42%、48.57%、28.57%,获得的Ⅱ型抗原与2a型血清的反应性显著高于1b型,表现出Ⅱ型抗原特有的型别特异性。为了消除型别特异性抗原与I、Ⅱ型血清之间交叉反应性,本研究采用竞争免疫酶联法,并通过20组不同的实验进行HCV血清分型检测方法的系统优化,最终确定HCV血清分型检测方法的工艺条件为:PH9.6碳酸盐缓冲液作为包被液;20%山羊血清-0.01M PBS PH7.4为封闭液;LD5-HRP作为酶结合物(LD5是一种新的、具有更广泛IgG结合特性的分子);确定竞争抗原的浓度为1.5μg/μl;竞争抗原稀释液为山羊血清(5%)、酪蛋白(0.5%)-0.01M PBS PH7.4;4个NS4-I、C-Ⅰ、NS4-Ⅱ及C-Ⅱ型分片段抗原作为包被抗原,2个I、Ⅱ型嵌合抗原作为竞争抗原,设计了HCV血清分型的4孔检测模式,并确定了结果判读的计算方法。采用128例HCV-1b血清和72例HCV-2a型血清对该技术进行初步的临床评价,检出Ⅰ型102例,Ⅱ型58例,I、Ⅱ混合型2例,整体分型率为81.00%,与基因分型方法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符合率分别为97.05%(kappa=0.959,p=0.024),接近国际报道。进一步研究显示:本血清分型方法与117例非HCV感染的肝炎及其他肝病患者血清之间没有明显的交叉性,且分型效率与患者的年龄、抗体S/Co、HCV RNA滴度无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包含C区、NS4区两个区段的型别特异性抗原进行HCV血清分型,克服了抗体谱单一的问题,提高了样本分型率;除此以外,本研究引入竞争免疫酶联技术进行HCV血清分型及工艺优化的研究,相比间接酶联免疫技术,极大的提高了HCV血清分型的准确率。本研究建立的以竞争免疫酶联技术为基础的HCV血清型分型方法,与基因分型技术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操作简单、快速、不易污染,也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特别适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正>自国家教育部启动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以来,各大高校陆续开展基于创新课题的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理念,本文以指导老师的角度,结合项目组学生的切身感受,分别从医学生参
余秋雨以他清隽的笔锋,将"君子之道"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他的高视野,深思想,用广博的知识,继而务精深,从而达到真挚简约。他用清晰的脉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传播中国文化,探索
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系瘤,少突胶质细胞系肿瘤,混合性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据统计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人口的过快增长将导致资源、环境、经济等发展方面的不均衡。人口适度与否体现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
目的:探讨初治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α、β、γ和p的表达及与糖皮质激素(GC)抵抗的关系,为逆转GC抵抗及实现ITP的个体
监管逐渐成为经济学、社会学、公共行政学、法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监管问题也因此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理论诉求和制度特色。监管的这种多学科交融的特性为人们从行政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
当前,大学职业规划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尤为重要的部分,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也就显得更为的迫切。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
鳏夫刘丙林被车祸压死,村人以筹集殓尸费为名,四处设卡强取豪夺,演出了一幕幕闹剧,从中现出社会的某些心态。作者一改过去的创作路子,在叙述上更为主动、冷静和客观,他不厌其
<正> 说起田野,委实人为地有了过多的诗意。但它的诗性的本身,却是极少有人去发现、去展示,去述说。我们看到的田野的文字,如同山梁上叠起的阳光,一杆杆、一束束,把黄褐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