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也掀起了步行街建设热潮,许多城市争相建设步行街。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步行街的建设起步较迟,建设经验有限,对其的空间形态、环境设计、功能组织等等各方面因素的研究不足,因而导致许多步行街的建设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街道的空间形态破坏了原有宜人的尺度关系;环境设计观念还停留在对国外形式的照搬;街面缺乏游憩、交往的气氛等。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加强了我们深入研究步行街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本文以步行街空间环境在空间布局、景观营造等方面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以现有理论基础,对昆明市区步行街的空间环境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步行街空间环境设计的经验所作的总结,希望能为今后步行街的改造和建设提供借鉴。
本研究将城市规划原理、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运用于昆明市区的步行街空间环境的研究,通过对昆明市区内5条主要步行街:正义步行街、南屏步行街、三市步行街、南强步行街及东寺步行街进行实地调研,对昆明市区步行街的空间环境设计特征进行客观的分类和整理,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角度的新视角分析问题,最终以案例的形式对昆明区步行街的空间环境建设经验加以评价及总结为:
(1)步行街的选择应该选择在客流通达、经济环境良好及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的地段,并且要解决好原有交通功能的替换问题。
(2)结合多条步行街及其交叉口或节点广场空间组合形成的复合型步行街区,其平面布局优于单一线型的步行街。
(3)步行街空间尺度可以依据不同的空间功能而定,D/H值为1则空间轮廓匀称,街道空间感亲和宜人;D/H值为2则空间开敞空旷,适合营造宏伟而壮观的空间效果。
(4)建筑与街道空间采用留出广场式,能打破步行街线形空间的单调呆板,从而增加步行街的层次感;采用底层后退式的组合方式有利于空间活动的遮阳避雨。
(5)在步行街空间中设置不同形式的绿化,结合空间功能的组织,营造出虚实相间,层次丰富的空间。
(6)跟据具体景观改变铺装的形式及色彩,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7)通过精心设计,摊位式的店面也能成为游人逗留的良好空间。
(8)广告牌作为建筑的第二轮廓线其大小要根据街道的比例尺度和人的尺度来决定,在设计中可以把同样大小的招牌设置在固定的位置,形成有秩序整齐排列的形式,根据情况可组合在第一次轮廓线中,融合为建筑的一部分。
(9)依据前导空间一演进空间-高潮空间-后叙空间来组织步行空间的整体动态序列以达到使步行空间引人入胜、移步换景的效果。
(10)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服务设施及各类有利于参与的活动,能增加游人在步行空间逗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