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概念隐喻英译策略比较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绰号是一种独特的称谓方式,它是人们根据某一个人的外貌特征、个性、经历或者特长而赋予这个人的称呼。生动传神的绰号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语言现象,读者们可以通过绰号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而《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之一,拥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绰号不胜枚举,因此这一小说在国内外文坛皆享有盛誉。换言之,《水浒传》中的绰号不仅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学术界一直以来并未将绰号作为研究主流,因此有关绰号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鉴于这一现状,本文作者决定对《水浒传》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绰号进行研究。长期以来,以亚里士多德为首的古代学者将隐喻视作一种修辞方式。因此,大多数学者对隐喻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修辞或语义层面,更不用说关于隐喻翻译的研究了。但到了1980年,隐喻研究出现了转折点。以乔治·莱可夫和马克·约翰逊为首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掀起了认知的浪潮,认知语言学领域也因此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二人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莱可夫和约翰逊对隐喻重新进行了定义。在他们看来,隐喻不只是单纯的文字,而是人们通过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以理解和体验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得益于两人对隐喻本质的挖掘,概念隐喻理论为隐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角度,研究掣肘不复存在。遗憾的是,隐喻研究大步迈进的同时,隐喻翻译的相关研究却止步不前。概念隐喻理论提出,翻译也是一种认知活动。目标读者可以通过翻译了解原著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认知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因此,在隐喻翻译研究领域,巨大的研究空间正等待着研究者们的进一步开发。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出发点,选取了《水浒传》原本及沙博理和赛珍珠的两个英译本为研究材料,深入研究绰号中所含隐喻的工作机制。通过对两英译本中具体例证的分析,本文作者总结出隐喻翻译的策略及方法,旨在拓展理论知识,提供实用技巧。换言之,一方面,本文为译者们可能遇到的相似翻译实践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也为《水浒传》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和研究方法。同时,本章对选取沙译本和赛译本的原因和论文结构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具体可分为对隐喻,隐喻翻译及《水浒传》相关研究的概括总结。第三章为对本文的理论框架的简介。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由三小节组成。第一节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中的源域这一要素,将《水浒传》中132个人物绰号分为九类。第二节则对沙译本和赛译本中分别使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概括。第三节对相似映射条件和差异映射条件下两译本共同采取的翻译策略及方法进行了归纳。最后一章则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局限性。
其他文献
艺术丑是现实中丑形象的再现 ,是客观存在的 ,传统的化丑为美理论把美丑的本质属性混同了。美就是美 ,丑就是丑 ,两者有着不同的特质 ,如果把生活丑在艺术中打扮成美 ,那是歪
<正>在现代领导科学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领导力公式:"领导力=权力+能力+魅力+魄力"。从这个公式可知,领导魅力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魅力是一种"软权力",在领导力
为了提高钛/钢复合板对焊接头性能,选择3种工艺方案进行焊接试验,采用金相显微组织分析、显微硬度和焊缝背弯试验,研究了钛/钢复合板对接焊缝组织特征、显微硬度分布及焊缝背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有效的检测环境污染物已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对于污染物特异性吸附检测的工作仍存在一定困难。分子印迹是近年来出现
颈总动脉是近心脏的大血管,一旦破裂,出血迅猛来不及抢救,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我科收治1例右颈总动脉刀刺伤并血胸患者,总失血量约在5000ml-6000ml左右.经抢救获得成功,患者术后
目的:高校足球必将作为培养优秀足球运动员的一个平台,如何使其可持续且科学地发展,一定要符合现代足球运动的特征、规律,才能使我国足球事业发展更具力量、更具活力。足球运
在传统的微电网控制策略中,下垂控制在微电网负荷波动过高时造成其电压与频率偏移较大,而V/F控制对储能的容量要求过高。针对此缺陷,提出了一种混合式的控制策略,弥补了两种
本研究在玉米-豆粕(SBM)基础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旨在测定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尿素氮(BUN)、粪便大肠杆菌和乳酸菌及粪便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选用1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业对钢材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尤其是建筑行业。由于钢材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因此,对钢材的质量要求与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系数紧密相
瞬凝和假凝现象作为水泥凝结中两种比较常见的异常凝结现象,对工程带来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这两种异常凝结有着近乎一致的迅速凝结现象,但其产生的机理以及防治方法是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