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作为家庭成立标志的婚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姻问题,牵系着每个人的快乐与忧伤,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与痛苦。婚姻问题的发展演变,不仅是家庭问题发展演变的直接反映,而且是整个社会发展和变化的折射和缩影。婚姻问题解决的好坏,往往会直接关系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江浙沪农村社会变迁的大背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浙沪农村婚姻观念的变迁进行较为全面和认真、细致的考察,找寻与之相关的种种因素,探求农村社会变革与观念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 由于婚姻观念的变迁有很多方面,本文不可能一一尽述,因而只选取了婚姻观念变迁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木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导言部分,着重对选题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概说。包括对论文选题意义的说明、目前研究现状的分析和全文思路的介绍三点内容。 第二部分,从总体上叙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浙沪农村在婚姻观念方面的变迁,以择偶观、离婚观和再婚观以及婚姻中的男女平等观等几大主题为考察对象,对江浙沪农村婚姻观念的变迁作了一个框架性的归纳,并谈及到了部分原因。在择偶观方面,从择偶方式、择偶标准和婚姻缔结方式几个角度进行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浙沪农村青年中自主婚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择偶时将爱情因素视为第一重要因素;自由婚姻形式正逐渐成为农村婚姻缔结方式的主流。江浙沪农村村民对离婚、再婚的态度由鄙视、不认可——接受、认可,婚姻观念发生了由传统——现代的转变。婚姻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为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 第三部分,就江浙沪农村婚姻观念的历史变化,笔者试着从社会变迁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和阐述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流动的加速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婚姻观念变迁的影响和作用。江浙沪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为婚姻观念这一精神层面的变革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的生活方式,使得青年男女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提高,为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增加了具有关键意义的筹码。社会流动的加速,对农村婚姻观念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外出务工经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农村婚姻观念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社会流动使得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有了载体,加快了城乡文明的互动,促进了农民的现代化。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和知识面,与城市文明交流和对话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