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浙沪农村婚姻观念变迁考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作为家庭成立标志的婚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姻问题,牵系着每个人的快乐与忧伤,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与痛苦。婚姻问题的发展演变,不仅是家庭问题发展演变的直接反映,而且是整个社会发展和变化的折射和缩影。婚姻问题解决的好坏,往往会直接关系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江浙沪农村社会变迁的大背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浙沪农村婚姻观念的变迁进行较为全面和认真、细致的考察,找寻与之相关的种种因素,探求农村社会变革与观念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 由于婚姻观念的变迁有很多方面,本文不可能一一尽述,因而只选取了婚姻观念变迁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木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导言部分,着重对选题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概说。包括对论文选题意义的说明、目前研究现状的分析和全文思路的介绍三点内容。 第二部分,从总体上叙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浙沪农村在婚姻观念方面的变迁,以择偶观、离婚观和再婚观以及婚姻中的男女平等观等几大主题为考察对象,对江浙沪农村婚姻观念的变迁作了一个框架性的归纳,并谈及到了部分原因。在择偶观方面,从择偶方式、择偶标准和婚姻缔结方式几个角度进行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浙沪农村青年中自主婚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择偶时将爱情因素视为第一重要因素;自由婚姻形式正逐渐成为农村婚姻缔结方式的主流。江浙沪农村村民对离婚、再婚的态度由鄙视、不认可——接受、认可,婚姻观念发生了由传统——现代的转变。婚姻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为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 第三部分,就江浙沪农村婚姻观念的历史变化,笔者试着从社会变迁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和阐述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流动的加速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婚姻观念变迁的影响和作用。江浙沪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为婚姻观念这一精神层面的变革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的生活方式,使得青年男女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提高,为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增加了具有关键意义的筹码。社会流动的加速,对农村婚姻观念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外出务工经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农村婚姻观念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社会流动使得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有了载体,加快了城乡文明的互动,促进了农民的现代化。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和知识面,与城市文明交流和对话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新观念
其他文献
<正>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民国的历史时空中发生发展的。无论是对现代文学史的梳理,还是对作家作品的解读,都应当引入民国史的视角,予以民国文学生态环境、生态结构与生态要素的
<正>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接受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和许多海外学者进行了书信沟通,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邓腾克(Kirk Denton)教授、马里兰大学的刘剑梅教授、康涅狄克大学
<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文学是由"西方"催生的,创作实践和批评理论都离不开"西方"这个意旨丰富的概念。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时,西方理论甚至一度成为唯一切实有效的分析
随着今年7月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旅行社——日航国际旅行社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旅游业的竞争进入了新的层次。而迎接此挑战的国内旅游企业,除了少数几家规模较大、
我国物业管理在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物业管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其突出表现为物业管理不到位, 缺乏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服务
非法移民,是一种跨国人口非法流动现象,已经成为全球上升最快的走私人口犯罪活动,被联合国列为17大类跨国有组织犯罪之一。非法移民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困扰世界各国,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国际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得到了的广泛的应用,在教育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问题,目前作了
滴水虽然渺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校训虽然只有寥寥数字,却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它是一所学校的魂,统领着学校
风水理论是中国传统的选择居住环境的学问,分析这一文化现象所具有的先进的生态思想与科学成分,指出现代社会逐渐认识到了风水理论所具有的生态观和科学内涵。研究风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