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为了最大化获取社会效益,并不能保证在市场原则下运营,这也往往会对公交企业的运营造成不利影响。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私人交通所需要的费用却大大低于其本身真实的社会和外部成本,这使得公共交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也就意味着人民群众很难获得高品质的出行权利。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公共交通才是硬道理。如果公共交通能够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又能对城市环境有所优化,那么政府对企业进行一定额度的补贴显然是有必要的。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并非单纯性交通行业,而在一定程度上担任政府公共投资品的转送职能,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特性,这也就要求公共交通行业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同时为了管制下的公交企业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高效的补贴机制,对公交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进行补贴,从而既确保企业公共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能激励企业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欧洲、美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公用交通起步较早,因此在建设公共交通系统中欧美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欧洲一些国家从上世纪初就认识到了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从而对公共交通实行补贴政策,其中尤以巴黎、伦敦为代表。而我国相关工作开展相对较晚,在上世纪末才逐渐发展起来。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公共交通补贴政策成效显著,各大公交企业不论是运营规模,还是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但近几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城市因为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造成的补贴标准不合理、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目前,政府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公交企业经营日益窘迫,而大多城市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公交定价与补贴机制,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公交财政补贴机制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探究国内公交补贴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现代社会中,交通和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的关系及其规律,为全文作铺垫。然后探究国内外公交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公交补贴方式,以期能从中汲取到可以对国内公交补贴政策有所裨益、补充的部分。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得出中国现行公交补贴需要改进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