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足底压力传感器采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底各区的静态及动态压力、重心漂移轨迹及压力时间曲线等指标,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足底压力进行系统、定量地研究,对其足底压力变化的特征及其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脑血管意外后恢复步行功能并伴有下肢功能障碍患者31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例与实验组年龄相近、无下肢功能障碍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正常组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Fugl—Meyer下肢及平衡功能评定及足底压力测试,其中11例在经过1个月康复训练后对其复测Fugl—Meyer下肢及平衡功能评定及足底压力。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足底各区压力数值、静态重心漂移轨迹范围及步行时各时象时间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跟据检验结果选择t检验或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检验。Fugl—Meyer下肢及平衡功能评定与足底压力关系采用相关检验。两组年龄、身高、体重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差异的界限为p<0.05。
结果:两组入选者在年龄、身高、体重的构成比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静态足底压力检测结果:脑卒中偏瘫病人患足第1中足骨、后跟内侧及后跟外侧压力均较健侧降低。患者静态站立时健侧重心漂移轨迹范围较正常人增大。动态足底压力检测结果:偏瘫侧及健侧第2~4中足骨部足底压力较正常足明显下降。健侧与患侧足底压力曲线均呈不规则锯齿样波形改变。患者足跟着地期较正常人短,足掌着地期、足着地总时间较正常人长。患侧足着地总时间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负相关。经康复治疗干预后,患侧静态重心漂移轨迹范围减少,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增高。
结论:本研究认为足底压力测试可客观地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及步行时足底各区压力数值、重心漂移轨迹、足底压力曲线及足着地过程的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患者间的个体差异,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评定有很大价值,并可为临床治疗方面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