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钾镁矾型磷酸盐晶体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e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新型晶体结构材料对材料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型无机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安全加密和防伪、生物医药、太阳能电池、信息存储、三维立体显示、光导开关、和光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上转换单晶材料可以作为全固态激光器中的工作物质,利用上转换发光机制能够使单晶直接产生比泵浦波长短的新波长激光,这对于促进全固态激光器小型化发展有极大帮助,并且能够拓展全固态激光器的应用范围和推动激光技术发展。无水钾镁矾型磷酸盐材料具有独特的笼状结构,且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强的抗辐射,低热膨胀和离子导电性等优异物化性质,因此,此类型结构化合物作为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一方面通过助熔剂法探索生长了无水钾镁矾型磷酸盐单晶Rb2Ti2-xYbx(PO4)3(x=0.91、1.19、1.25),另一方面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 A2TiYb(PO4)3(A=Rb、K)微晶材料,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晶体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助熔剂法自发结晶技术生长了新型无水钾镁矾结构晶体Rb2Ti2-xYbx(PO4)3(x=0.91、1.19、1.25),表征了晶体材料的物相、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与上转换发光性能。随着掺杂Yb3+离子浓度的增加,晶体颜色呈现出浅蓝色到暗蓝色的变化。单晶结构解析表明Rb2Ti2-xYbx(PO4)3三组晶体均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P213。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随着Yb3+离子掺杂浓度提高,晶体各元素的结合能仅发生了微小的变化,相比于类似化合物RbTiOPO4晶体、Yb2TiO3晶体和Yb2O3晶体,无水钾镁矾型Rb2Ti2-xYbx(PO4)3晶体材料具有较强的Ti-O离子性、较弱的Yb-O离子性和较弱的P-O共价性。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晶体组成和基团振动模式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其与报道的无水钾镁矾结构磷酸盐的典型特征一致。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显示三组晶体均在910和972 nm处有两个明显的Yb3+离子吸收峰,分别对应于Yb3+离子电子从基态2F7/2(0)转移到激发态2F5/2(2’)和2F5/2(1’)。Rb2Ti2-xYbx(PO4)3晶体的带隙值随Yb3+离子掺杂浓度增加而变大。Rb2Ti2-xYbx(PO4)3晶体有较强的蓝色和红色双波段上转换发光现象,随着Yb3+离子掺杂浓度的提高,蓝色上转换发光峰逐渐减弱。而在红色发射峰方面,不同掺杂浓度无水钾镁矾型Rb2Ti2-xYbx(PO4)3晶体强度差别不大。蓝色发射峰符合典型的合作上转换发光特征,其来源于两个Yb3+离子构成的Yb3+-Yb3+离子对同时去激发,而红色发射峰产生过程与晶体内部缺陷带有关。这种蓝色和红色双波段发光现象表明无水钾镁矾型磷酸盐晶体在上转换发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首次成功制备了无水钾镁矾型Rb2TiYb(PO4)3微晶材料,探索了适宜的焙烧温度等实验条件,比较了 800℃,900℃,1000℃不同焙烧温度下微晶的物相组成、电子结构与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差异。当焙烧温度为1000℃时得到了纯相的Rb2TiYb(PO4)3微晶,对微晶进行了SEM表征,结果显示各组成元素均匀分布,且晶粒尺寸为10-20 μm。同时利用XPS分析了三种焙烧温度下Rb2TiYb(PO4)3微晶材料的电子结构,发现与同类化合物相比,该材料具有较强的Ti-O离子性和较弱的P-O共价性。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其功能组成和基团振动模式进行了鉴定,确定了 PO4四面体基团的振动模式。在此类材料的UV-Vis吸收光谱中出现了 910和972 nm处的吸收峰,两个特征吸收峰是Yb3+的电子从2F7/2到2F5/2跃迁过程产生的。在980 nm激光激发下,K2TiYb(PO4)3在480nm处产生了较强的蓝光发射,在654nm处产生了较弱的红光发射。三种不同温度下样品的CIE色坐标均在蓝色区域,说明该材料在蓝色上转换发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3)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组分为K2TiYb(PO4)3的微晶,并且探索出了制备纯相产物的适宜条件,并对其结构与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对焙烧温度为1000℃的K2TiYb(PO4)3微晶进行了 SEM表征,晶粒尺寸为10-20 μm。XPS表征了三种温度下K2TiYb(PO4)3微晶材料的电子结构,发现与KTiOPO4相比,K2TiYb(PO4)3微晶具有较强的Ti-O离子性和较弱的P-O共价性。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其功能组成和基团振动模式的鉴定结果与文献中的无水钾镁矾结构磷酸盐的典型特征一致。此类材料的UV-Vis光谱中分别显示出911和975 nm处的吸收峰。在980 nm激光激发下,K2TiYb(PO4)3在480 nm处产生较强的蓝光发射,在653 nm处产生较弱的红光发射。在光物理过程中两个发射峰的产生机理分别为:蓝色的发射峰是由Yb3+离子对的协同作用产生的,而红色的发射峰与样品内部的晶体缺陷有关。用双指数函数拟合光致发光衰减曲线后,两者的寿命分别为268.6 μs和275.1 μs。三种不同温度下样品的CIE颜色坐标均在蓝色区域,表明该材料是一种潜在且有应用价值的蓝色上转换发光材料。
其他文献
由于太阳能具有绿色清洁、能量巨大、分布广泛、转化利用形式多样等众多优势,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对于太阳能转化的材料的开发应用以及对太阳能利用系统的探索广受科研领域的关注。将太阳光长波部分(可见、红外波段)的光-热转化结合局域表面加热蒸发水体系可在低光照强度下获得局部高温,进一步提高了利用太阳能进行光热水蒸发的能力。太阳能短波部分(紫外及部分可见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电荷转移进行光电
近几年,茶文化旅游作为新兴事物开始发展,茶作为它的依托力量,向游客不断传递茶文化,让游客体味茶的灵魂。对茶文化旅游进行开发,能够获得更为多彩的旅游内容,让地方特色得以更好地展现,这对于茶经济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目前茶文化旅游与茶经济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借助开发茶文化旅游,大力推动茶经济发展的策略。
高校校园空间是由特定社会行动者构成的空间,主要使用者是学生群体,受其相关社会关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在新时期的世界潮流与社会变化中,当代高校校园空间结构应对相关社会关系产生的压力不够灵活,而人们对于高校校园空间塑造的社会性认知也不够充分。本文运用社会空间视角,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演绎、图示转化、案例借鉴等方法,关注校园社会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意在建立积极的高校校园空间结构。
非正式营造,即逾越了城市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已建立的规则体系,而以使用者的“意志”为主导的营造活动。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至今不断被建筑师讨论,被试验性地纳入设计,是因为非正式营造与正式营造的互补性,使其有作为正式营造的补充而解决城市问题的潜力,然而其至今未能被系统、广泛的应用,其原因主要为:建成环境基础上的非正式营造产生于使用者对于生活空间改善的需求,需求产生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为基础的非正式营造持
我国海洋工程建设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建设过程中时常遭遇海底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体。同时,海洋工程建筑物常受多种海洋环境因素的破坏作用。现有海工材料抗海水侵蚀能力不足、耐久性差、成本高等问题,亟待研发低成本高抗蚀海工注浆材料。本文利用具有潜在胶凝活性的工业固废制备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建立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矿相合成与匹配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固废石膏和矿物掺合料对海工注浆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因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了发展方向。在众多装配式建筑体系中,钢结构建筑体系因具备抗震性能好与强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复合墙板是钢结构建筑体系中重要的围护构件,其发展对钢结构建筑体系至关重要。在目前的研究中,复合墙板的构造形式通常为平板结构,预制带肋复合墙板是在混凝土夹芯平板复合墙板的基础上减去了不受力的混凝土区域并填之以EPS保温材料而形成的带肋结构
21世纪以来,现代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和市场得到了新的蓬勃发展,装配式建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叠合剪力墙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地关注。本文首先对已有研究中的试验进行了模型验证,以证本文中建模方式、材料本构、算法的采用具有合理性和正确性。然后基于OpenSees对采用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的叠合剪力墙(Composite shear wall constrained by the concr
为了对汽车横向稳定杆疲劳耐久性分析与评价,建立有限元模型,建立SN曲线,按照标准工况构建稳定杆两端的载荷谱,计算和评价横向稳定杆零部件级的疲劳性能;在零部件安装于整车状态,面对实际道路随机复杂工况,通过应变测试计算和数学关系建立从而获取稳定杆两端随机位移载荷谱,实现整车级强化道路工况中稳定杆的疲劳耐久性验证和评价。相关研究形成了一套CAE与测试手段相结合的稳定杆疲劳耐久性分析与评价的快捷、有效方法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高校改革发展工作不断推进,由于高校规模发展迅速、财政资源丰富、经济业务活动复杂,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和贪腐危机也逐年加剧。内部控制作为保障各高校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日渐凸显。尤其是201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的颁布和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为高校内控建设提出了指导建议,另一方面对高校管理活动的全面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经济
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体系中重要的承重构件和抗侧力构件,最传统且应用最广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但传统的现浇方式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模板、水资源的浪费。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标准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业开始向着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具有性能优良、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等优点的叠合剪力墙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剪力墙(Concrete Filled Tube-confined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