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TiO2薄膜及发光器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和电学器件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成为目前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TiO2是间接禁带半导体,因此其室温带边发光的效率非常低。尽管如此,由于TiO2具有与缺陷态相关的发光中心,它在可见光区域显示了良好的发光性能,近年来其研究得到了关注。虽然已经有TiO2电致发光的报道,但是硅基TiO2电致发光尚未实现。众所周知,硅也是间接禁带半导体,其室温下极低的发光效率严重阻碍了硅基光电集成。在这种情况下,硅基电致发光器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显然,实现硅基TiO2电致发光器件对TiO2应用领域的拓宽和硅基光电子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本论文利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电子束蒸发和热氧化法在硅衬底上制备TiO2薄膜,研究了TiO2薄膜在不同条件下的晶化行为。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基于TiO2/Si异质结的器件,研究了器件的电致发光及其发光机制。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结果:   (1)研究了衬底温度(50-600℃)对直流磁控反应溅射制备的TiO2薄膜晶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衬底温度为450-500℃时反应溅射沉积的TiO2薄膜的晶相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相两相共存,而在其它温度下反应溅射沉积的TiO2薄膜的晶相则为单一的锐钛矿相。上述现象与衬底温度影响反应溅射的动力学过程相关。   (2)研究了电子束蒸发和直流磁控溅射制备的Ti薄膜经热氧化形成的TiO2薄膜的晶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蒸发的Ti薄膜经450℃热氧化后即转变为金红石相TiO2薄膜,而溅射的Ti薄膜即使经600℃热氧化后形成的TiO2薄膜的晶相仍为锐钛矿相。上述两种情况下TiO2薄膜晶化行为的差异与两种方法获得的Ti薄膜的致密度和晶粒大小的差异相关。   (3)将直流磁控溅射法沉积在重掺硼(p+)、轻掺硼(p-)和重掺砷(n+)Si衬底上的Ti薄膜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氧化,从而形成多种TiO2/Si异质结。在电流-电压特性方面,TiO2/p--Si异质结呈现整流特性,而TiO2/p+-Si和TiO2/n+-Si异质结不具整流特性。在电致发光方面,TiO2/p+-Si和TiO2/p--Si异质结在足够大的正向偏压(Si衬底接正压)下产生电致发光,而TiO2/n+-Si异质结在足够大的反向偏压(Si衬底接正压)下产生电致发光。当TiO2薄膜为锐钛矿相时,发光波长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当TiO2薄膜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相两相共存或者单一金红石相时,发光波长进一步红移至近红外光区。上述电致发光均随电压/电流的增大而显著增强。分析表明:三种异质结的电致发光均与TiO2薄膜中的氧空位相关。此外,在这些异质结中必然存在于TiO2薄膜与Si衬底间的数纳米厚的氧化硅薄膜对电致发光起了关键作用。从TiO2/Si异质结的能带结构出发,阐明了它们的电输运和电致发光机制。   (4)对TiO2/p+-Si异质结中的TiO2薄膜进行Ar等离子体处理,研究了Ar等离子体处理对TiO2/p+-Si异质结电致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注入电流范围内,Ar等离子体处理可使TiO2/p+-Si异质结的电致发光的积分强度增强80-420%。利用正电子湮没谱证实Ar等离子体处理可使TiO2薄膜中氧空位的浓度增加约4倍,从而导致TiO2/p+-Si异质结的电致发光得到显著增强。   (5)采用基于TiO2/SiOx/p+-Si结构的器件实现了TiO2薄膜的电致紫外发光。当SiOx薄膜的厚度足够大时,器件在一定的正向偏压(p+-Si接正压)下不仅在可见光区而且在紫外光区产生电致发光,其中紫外发光峰的峰位为~375 nm,其对应的能量比TiO2的禁带宽度大~0.2eV。分析表明:正向偏压下,在TiO2薄膜与SiOx薄膜界面处附近形成了电子的准二维势阱。当SiOx薄膜足够厚时,相当数量的电子被局域在上述势阱中,由于量子限域效应,导致了这部分的TiO2薄膜产生超带边紫外发光。进一步地,利用三角势阱模型对上述超带边紫外发光做出了定量的解释。   (6)利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在p+-Si和n+-Si衬底上制备了金红石相TiO2薄膜,从而形成TiO2/p+-Si和TiO2/n+-Si异质结。研究了这两种异质结被施加不同偏压时TiO2薄膜光致发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正向偏压(即:p+-Si衬底接正电压,n+-Si衬底接负电压)和反向偏压下,TiO2薄膜在815nm左右的近红外发光强度均随偏压的增大而减弱。从上述异质结在不同偏压下的能带结构和TiO2薄膜对电荷的捕获作用出发,我们给出了金红石相TiO2薄膜在不同偏压下光致发光发生变化的原因。
其他文献
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人口的迅速增长、矿产的开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等原因,使得土壤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全球的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被PAHs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势在必行。相比较传统修复技术而言,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土壤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成本低,且对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态势的加剧,如何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果己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的增加,部分地区城市污水的浓度越来越低,如何提高低
紫外光(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涂层由于其优异的抗磨损性、柔韧性和耐化学性,应用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制备耐高温、高储能模量和良好电性能的PUA复合涂层成为必然,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添加纳米材料制备UV固化纳米复合涂层。本文选择石墨烯作为纳米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添加到PUA低聚物中制备UV固化纳米复合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同时,为了提高石墨烯在PUA复合薄膜中的分散性对石墨烯
生物法同时脱氮除磷一直是污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反硝化聚磷菌(DPB)的发现,以及其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的深入研究,确定了这是一类具有“一碳两用”,且能同时脱氮与除磷的高效微生物菌群,其生物特性机理的关键在于当微生物菌群处于缺氧状态下,能够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同时吸收大量磷。本课题意在探索一种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和分离纯化方法,并检验测定所筛选菌株生理特性,为这一菌群应用于生物法脱氮除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外界有着太多的传说.他被称为“红军之父”,也是国民党当局报道中常见的“赤匪头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共领导人能够
期刊
百岁将军胡继成是安徽省金寨县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副军长,是最早跨过鸭绿江入朝的志愿军军级指挥员.rn抗美援朝,率先跨过鸭绿江rn1949年8月
期刊
宋良友,祖籍安徽省怀远县柳城镇鉏(音池)郢村(现为钼郢村).1928年9月出生.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6月至1954年3月在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一团三营十二连任班长,
期刊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饮水水质的不断恶化,如何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去除水中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是水处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但目前现有的处理方法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作为高级氧化技术之一的脉冲放电技术因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论文利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杀灭大肠杆菌、灭活铜绿微囊藻并去除铜绿微囊藻死亡后或细胞破裂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论文首先考察了双
当今社会,一场以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为主的绿色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化学工业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选择环境友好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就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