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旬刊》的文学主张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旬刊》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承载着宣传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的作用。本文以前171期的《文学旬刊》为研究对象,试图理清在“为人生”的大旗之下,有哪些具体的思考和尝试;在文学研究会刚刚成立的四年内,它是怎样由破到立,建立自己开放宽容的文学姿态的。本文从《文学旬刊》包含的三个主要部分——文论、创作、译丛入手进行原生态研究。  在文论研究部分,本文从两方面梳理它的内容。首先是看《文学旬刊》到底反对什么样的文学,从反面来透视它的文学见解。这一部分分析了《文学旬刊》与“鸳鸯蝴蝶派”、东南大学南高师的“诗学研究号”、“学衡派”的争论,认为“鸳鸯蝴蝶派”的游戏的态度与“为人生”的主张完全背道而驰,而且“鸳鸯蝴蝶派”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也阻碍了“新文学”的推广;“诗学研究号”在白话文已经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跳出来反对白话文,正好为《文学旬刊》发表自己的白话诗歌理论提供了批判的依据;而“学衡派”作为文化保守势力,它和《文学旬刊》的争论不仅有观念上的分歧,也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文学旬刊》提出的一系列文学主张,研究这些主张的内涵和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两大问题,第一是“诉诸情绪的文学”和“血与泪的文学”两个口号之间的矛盾和调和;前者是作为纯粹的文学工作者必须秉承的原则,也是“人的文学”的具体体现;后者是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作家捉笔为刀,试图用文学激发民众反抗的热情。两个口号的调和说明文学研究会在文学的审美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的摇摆、困惑,并因此丰富了“为人生”的内涵,为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第二是“民众文学”大讨论的实质和引发的思考。“民众文学”作为启蒙民众的必要手段,首次在《文学旬刊》中引发大讨论,主要涉及到“民众文学”的写作方式、“民众文学”和文学的关系等问题,虽然讨论者都认识到“民众文学”的重要性,但更可贵的是,他们还意识到“民众文学”可能会剥夺作家自由创作的个性特点,也有可能会使作家丧失启蒙姿态而流于世俗。虽然这次讨论没有结论性的成果,但是留下的问题值得深思。  在创作研究部分,本文根据作品的内容分类来研究。首先是分析《文学旬刊》中大量出现的表现人生苦闷的作品,分析其时代原因和创作特色,认为这类作品是1920到1921年五四大潮退却后青年的心灵写照,在写法上,既汲取了西方心理描写的方法,又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抒情写意的手法,虽然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但依然坚持“为人生”的原则,是主观情绪和客观现实的结合。其次研究了关注人生问题,特别是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的作品,研究结果认为,《文学旬刊》在作品的选择上,不仅重视题材是否严肃,更重视角度是否多变、手法是否有新意,所以,这些作品,无论是反映婚恋题材的,还是写“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悲惨生活,都呈现千姿百态的风貌,说明《文学旬刊》从破到立的速度非常快。同时《文学旬刊》甚至考虑到受众的接受意愿,一些作品以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文学旬刊》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报纸副刊,其启蒙民众的初衷和严肃文学的路线一直没有改变。  在译丛研究部分,本文从“民族性”和“世界性”两方面入手介绍了《文学旬刊》的翻译宗旨。认为《文学旬刊》翻译与中国有相似遭遇的民族的文学作品,其目的是以“民族性”为标尺,树立中国新文学的信心,并摸索建立文学的民族特性的方法。本文从《文学旬刊》中大量刊载的俄国现代文学和东欧、北欧等被损害民族的文学译介中,得出上述结论。另一方面,《文学旬刊》也时刻关注各国近现代的文学动态,包括流行于西方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理论、各种流派的作家作品、各国最新的文坛消息,试图以“世界性”为标尺,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努力。  通过对三个部分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文学旬刊》真实再现了文学研究会在创建初期的文学取向,也透露了文研会在追求文学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汉语热”的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文章如雨后春笋般见诸报端。但是,这些研究文章大部分都是关于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研究,而对于我国少数
蒂芬·克莱恩的小说包含了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体现出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叙事演变:叙述从自觉到内省的演变,叙述视角从传统的全知全能型转向限知视角及叙述主体的“非
针对电站大口径厚壁无缝管典型用钢T/P91(10Cr9Mo1VNb),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采集了T/P91耐热钢的高温流动应力-应变曲线。以Avrami方程为基础,结合单项热压缩实验发生
秦修平1973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市1995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美术系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师从周
整个现代汉语的搭配系统是由正常搭配和超常搭配构成的。超常搭配是一种灵活多变的具有特别修辞效果的变异性表达手段,超常搭配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给言语表达者提供了突破与创新
本文探讨了电信业务在成本测算过程中,对完全分配成本法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6月29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
“城乡交叉地带”是路遥创作的敏感区,是他表现生活的独特审美视角。从农村走入城市的生活经历以及作家对文学艺术、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使他捕捉到“城乡交叉地带”这个广阔的
通过对中国稻米质量标准中有关垩白、黄粒米指标和稻米食味感官评分评价员筛选方法的验证试验,提出了重新设置稻米质量标准中有关垩白、黄粒米指标及建立科学的稻米食味感官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股名之为“朦胧诗”的潮流。以艾青为代表的老一代诗人习惯了中国传统新诗的模式,而对这一时期出现的以北岛为代表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