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受体基因新突变位点的临床意义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li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lolemia, FH,MIM 143890)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研究胆固醇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作用机制的极好范例,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明确我国FH的发病机制,本文通过研究一例FH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基因突变类型,及细胞LDL-R功能的改变,分析FH患者LDL-R突变基因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突变位点对FH的影响。方法以一例经临床确诊的FH患者及其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心电图及心血管超声等检查;常规生化检测FH家系成员血脂等;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淋巴细胞4℃、37℃孵育时结合及内化LDL的功能;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患者载脂蛋白B100 (apoprotein B100,Apo B100)包括Q3500R、R3531C和R3501W位点在内的片段,以排除Apo B100缺陷症;扩增患者LDL-R基因全部18个外显子和启动子,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对有异常单链的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与Genebank进行同源性比较,以发现突变位点,分析突变性质,并在家系分析中验证该突变;检索英国FH突变数据库(www.ucl.ac.uk/fh),如果在已经公布的771种突变中未见报道,则认为是新的突变位点;进而采用SSCP测定该突变在100个正常人中的发病率,如小于1%则认为是致病性突变。结果该FH患者心电图显示Ⅰ、avL、Ⅴ5和Ⅴ6导联ST段斜下型下移≥0.05mV,T波倒置,血管超声检查左颈总动脉管腔内膜增厚约0.12mm,右侧股动脉内膜有强回声斑块2×3 mm;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返流,流速273cm/s,压差为29.8;淋巴细胞LDL-R结合和内化的活性均明显下降;核苷酸序列分析未见ApoB100基因Q3500R、R3531C和R3501W位点突变;SSCP电泳发现LDL-R基因第4外显子异常单链,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该基因第691位点T>C改变,氨基酸密码子由TGC转变为CGC,编码的半胱氨酸转变为精氨酸(C210R),为纯合错义突变,父亲及母亲该基因均发现上述突变;经检索英国FH突变数据库(www.ucl.ac.uk/fh),在已经公布的771种突变中未见报道,由此认为该患者的LDL-R突变为一新的位点;该突变在100例正常人中的发病率为0%(<1%),故认为是致病性突变。结论1.该患者符合FH和冠心病临床诊断,动脉硬化程度严重。2.该患者Apo B100基因包括Q3500R、R3531C和R3501W位点在内的片段未见突变,可排除患家族性Apo B100缺陷症可能性。3.成功发现LDL-R基因第4外显子691位点T>C纯合错义突变(C210R),C210R为新突变,并证实为致病性突变。4.患者淋巴细胞表面LDL-R结合和内化活性明显降低,可能与LDL-R基因C210R致病性突变有关。5.患者可能由于LDL-R基因致病突变,导致细胞LDL-R活性明显下降,从而引发胆固醇极度增高,进而导致As,最终发生冠心病。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回顾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较为全面地考察Ⅰ-Ⅳ期卵巢癌、晚期卵巢癌(Ⅲ期、Ⅳ期)及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的预后因素,探讨影响实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相关
目的:利用显微CT分析技术评估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胫骨骨延长动物模型骨再生成熟影响的研究方法:38只成年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为两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4周组
近20年来,做为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最佳手段,器官移植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移植器官早期失活的危险性降到了最低,移
目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多种肾脏疾病可有肾间质炎性细胞的浸润,肌成纤维细胞的聚集,促纤维化因子的分泌,细胞外基质生成增多、
目的:1.阐述国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2.阐述“特殊类型黑色素瘤”(家族性、无色素性、多原发、原发不明、甲下黑色素瘤) 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 材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