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夸克极限下激发态B介子光锥分布振幅的相关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zhan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SU(3)c()SU(2)L()U(1)Y定域规范对称性建立起来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目前描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标准理论.标准模型自建立以来已经被大量的精确实验所检验,能很好的描述强、弱和电磁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尽管如此,标准模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自由参数太多、预言的Higgs粒子还没有找到、不同费米子之间质量差别很大、不能将引力纳入进来等。所有这些都表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只是一种更为基本的理论在低能下的近似,在标准模型之外应该有新物理存在。对强子过程进行精确的研究是寻找新物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B介子非轻衰变物理内容丰富,是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确定标准模型的基本参数及寻找新物理的重要场所。利用重夸克展开及各种因子化方法,人们可以对这类衰变进行系统的计算.在因子化方法中,衰变过程的非微扰效应是由跃迁形状因子和介子的光锥分布振幅来描述的。目前人们已经利用组分夸克模型、求和规则等方法对跃迁形状因子和轻介子光锥分布振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对于重介子光锥分布振幅,人们则研究的比较少。   乔从丰等人利用运动方程和重夸克有效理论模型无关的定出了基态B介子(1S0)2粒子夸克-反夸克光锥分布振幅.本文主要是利用这一方法进一步对激发态B介子,包括矢量介子B*(3S1)、轴矢量介子B1(1P1、3P1混合)及标量态B介子(3P0)的光锥分布振幅进行研究。在重夸克展开的领头阶计算了激发态B介子,包括矢量介子B*(3S1)、轴矢量介子B1(1P1、3P1混合)及标量态B介子(3P0)的光锥分布振幅。利用运动方程以及重夸克对称性的限制,得到了2粒子和3粒子分布振幅的严格关系.对于矢量介子B*,分布振幅关系不变;但对于轴矢量介子B1和标量态B介子,给出了新的结果.对这些新的振幅关系进行求解,进一步模型无关的确定了B1和标量态B介子夸克-反夸克分布振幅的表达式。与基态B介子情况类似,最低扭度的分布振幅中也有来自多粒子态的贡献。
其他文献
引力的量子化一直困扰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对于黑洞的研究,特别是stretched视界的研究,而让我们认为弦理论是一个最大的候选者,然而由于引力能标太高,我们不能直接检验弦论正确与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二十世纪物理学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描述了六味夸克和六味轻子以及它们之间的强、弱和电磁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精确检验这一模型并确定其参数是目前高能物理
除漆是工业中处理金属材料的重要工序,例如船舶、飞机、桥梁等大型设备都需要定期重新涂装。多年来,工业中主要使用喷砂法和化学法等进行除漆,而这些传统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人们公认的处理介子和重子的动力学等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通过QCD理论,人们希望能够对所有的强子按照夸克胶子自由度进行分类。基于QCD的渐进自由性质,
本文深入研究了硅波导中飞秒脉冲的传输特性,分析了飞秒脉冲在硅波导中传输时引起的各种非线性效应及色散对飞秒脉冲的影响,建立了理论模拟的模型,并利用分步傅立叶方法求解此微
透明导电薄膜由于高透光和高电导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前电极、平板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锡掺杂氧化铟(ITO)薄膜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之一。但由于自然界In、Sn储量少和ITO薄膜在氢等离子体中不稳定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应用。相比于ITO薄膜,铝掺氧化锌(AZO)薄膜具有成本低、无毒、氢等离子体环境中稳定等优点,被认为是ITO薄膜最有可能的替代者。但是目前AZO薄膜的
钨酸镧钾晶体作为一种新型激光材料,具有激活离子浓度高,荧光淬灭小,高温下无相变等优点,且Yb3+敏化Er3+通过4I13/2→4I15/2跃迁产生的1.54μm人眼安全激光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
在过去的十年中,光波与光子学微结构相互作用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人们在微加工领域取得的进展比如半导体中的制备工艺、熔石英玻璃中的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光折变晶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状态,它能够在温度极高和(或)密度极大的强子物质中发生。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的性质是粒子物理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