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农林植物黄萎病病原鉴定及其交互感染试验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dkkkkk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2014年从新疆伊犁特克斯县、石河子121团葡萄站、133团葡萄站、142团花良种连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等地采集棉花、茄子、向日葵、苘麻、绿豆、榆树和白菜等7种农林植物黄萎病病样,经过分离和纯化共获得9个黄萎病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9个黄萎病菌株均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采用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各菌株进行室内致病性测定。试验表明,接种植物均表现出与大田发病植株相同的症状,未接种对照植株表现正常。从接种发病7种农林植物上进行再分离,均分离到和接种菌株相同的病原菌。从7种农林植物上分离的黄萎病菌株在PDA培养基上10℃-30℃均可生长,在25℃生长最快,35℃不生长。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各菌株分生孢子在不同温度下大小有一定差别,均在30℃时最大,对各菌株的分生孢子梗和微菌核进行观察和测量,发现各菌株间的分生孢子梗和微菌核形态和大小虽有差别,但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共鉴定的七种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除棉花黄萎病、茄子黄萎病在我国广泛发生,并早有报道;向日葵黄萎病在新疆已经报道,白菜黄萎病在北京已经报道外,其它三种作物的黄萎病,即绿豆黄萎病、榆树黄萎病和苘麻黄萎病国内未见报道。通过9个来自不同植物的黄萎菌株对7种植物进行接种试验,初步查明,他们虽然同属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这个种,但在致病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对其致病性检测的初步结果,现将9个菌株分为下面三种情况。其一,以来自石河子棉区的棉花、向日葵、苘麻、绿豆、榆树、白菜的菌株对棉花、红花和绿豆的致病性较强,对其它作物的致病性较弱。其二,大部分供试菌株对红花的致病性都很强,但来自茄子的两个菌株和来自向日葵的一个菌株却不感染红花;其三,来自不同生态区的同种作物黄萎病菌株,致病性也存在明显区别,如来自石河子棉区的向日葵菌株(VD3-1)高度感染棉花和红花,病情指数分别高达92.1和62.5,而来自非棉区伊犁特克斯的向日葵菌株(VD3-2)却不感染红花,对棉花的病情指数仅6.9。大丽轮枝菌寄主范围很广,经此初步研究,该菌很有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寄生专化性。棉花黄萎病在新疆发生比较严重,在进行棉花黄萎病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红花、绿豆、向日葵、苘麻、茄子、榆树和白菜等植物。
其他文献
实验经济学源起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曲折发展现已成长为经济学及管理学领域颇具旺盛生命力的前沿分支.本文简要回顾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梳理其在
细胞凋亡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增殖与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蛋白酶caspase家族是细胞凋亡途径中关键的作用因子,参与细胞凋亡调控,而且不同caspase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为了进一
玫烟色棒束孢Lsaria fumosorosea(Wize)是一种常见的重要昆虫病原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用来防治多种害虫。为了研究小菜蛾抵抗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测定了小菜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应突出财务管理价值创造,强调权责发生制的落实,加强预决算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加强财务分析,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引导会计人员顺利转型
如何在劳动力持续外流的趋势下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与改善农村公共治理,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重大问题.运用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构建了劳动力外流情境下的农村社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在此大环境下,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深化和拓展中外新型的合作关系,形成多层
期刊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严重为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同时也是我国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1980s年代入侵我国大陆。本文针对国
植物寄生线虫是植物主要病原物之一,从植物中寻找杀线虫先导化合物,有利于促进创制高效、安全、低毒的生物源杀线虫剂。本文以采自广东、山东、贵州的31科52种植物为研究材料
鉴于现有文献不能清晰地识别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未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式的升级过程进行充分地研究,本研究探讨了农户在农地经营决策与劳动力转移决
叩甲科Elateridae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亚目Polyphaga,叩甲总科Elateroidea,广布于世界各地,是鞘翅目中种类较多的科之一。本论文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叩甲科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