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综合国力以及社会地位显著提升,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外宣文本主要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政府文件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涵盖我国的基本国情、方针政策以及政治立场,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而世界要了解中国发展风向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便是最好的窗口。因此,此类文本的英译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其翻译要求高度忠实于原文。然而,汉英翻译多冗余,尤其是政治文本。虽然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进行研究,但其英译中如何快速高效使目的语读者接收完整的信息,如何避免中式英语和不必要的冗余,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翻译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故而笔者不揣谫陋,妄提拙见,就冗余这一现象,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展开分析研究,以期获得译文中的冗余平衡,提高译文的质量,确保交际活动的成功。冗余是指信息传递中超过最低需要量的那部分信息,是语言的一种内在属性。其存在有合理性和必然性。本文以美国信息工程师C.E.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理论依据,以《2015政府工作报告》为例,通过搜集的大量语料对政治文本中汉英两种语言的冗余成分分析,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增补必要的成分和信息,调整增删原语中适度的冗余成分,使译文能够符合目的语的冗余度,取得原文和译文的冗余对等,更好的被目的语读者所理解,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行文特点及其国内外翻译研究现状,接着结合信息论从词汇、句法、语篇层面上对原文和译文的冗余成分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最后结合信息论提出《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方法,并总结本文的实际意义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