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冗余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综合国力以及社会地位显著提升,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外宣文本主要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政府文件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涵盖我国的基本国情、方针政策以及政治立场,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而世界要了解中国发展风向标,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便是最好的窗口。因此,此类文本的英译在对外交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其翻译要求高度忠实于原文。然而,汉英翻译多冗余,尤其是政治文本。虽然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进行研究,但其英译中如何快速高效使目的语读者接收完整的信息,如何避免中式英语和不必要的冗余,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翻译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故而笔者不揣谫陋,妄提拙见,就冗余这一现象,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展开分析研究,以期获得译文中的冗余平衡,提高译文的质量,确保交际活动的成功。冗余是指信息传递中超过最低需要量的那部分信息,是语言的一种内在属性。其存在有合理性和必然性。本文以美国信息工程师C.E.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理论依据,以《2015政府工作报告》为例,通过搜集的大量语料对政治文本中汉英两种语言的冗余成分分析,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增补必要的成分和信息,调整增删原语中适度的冗余成分,使译文能够符合目的语的冗余度,取得原文和译文的冗余对等,更好的被目的语读者所理解,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行文特点及其国内外翻译研究现状,接着结合信息论从词汇、句法、语篇层面上对原文和译文的冗余成分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最后结合信息论提出《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方法,并总结本文的实际意义和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用可移动元胞自动机数值模拟(MCA)方法,对三种常见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形式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得出了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形式,讨论裂缝产生的机理,得到的裂缝形式和载荷位移
集市是传统乡村社会的主要消费空间。而工业化导致了当地自足性生产模式的解体,使得农民生产与生活分化,生产面向市场,生活依赖市场。同时,乡村工业化使得大量外地劳动力流入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急剧变化的世界,它正处在人类发展的变革期、关键期。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都讲英语,所以人类利用英语使用的普遍性在世界范围内吸收人类文明成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各级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个性化、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牦牛主要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以采食牧草为主。研究表明,牦牛消化纤维素的能力远高于黄牛和奶牛,其主要原因在于三者瘤胃内微生物种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牦牛瘤胃内存在
近年来,中国旅游翻译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理论涉及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等多种翻译理论,但大多数研究只是用理论来评价译文质量,或是在词汇和语法层面上的总结翻译技巧。少有
报告1例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后致一过性精神错乱病例,复习有关文献,认为该药用于类似病人时应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