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应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uhu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体内外模型,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对NAFLD的影响及机制。2.以雷公藤红素干预NAFLD细胞模型,探讨雷公藤红素对NAFLD的防治作用,以及对其ER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NAFLD体内外模型的建立与鉴定:20只SD雄性大鼠以基础饲料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D),分别予以基础饲料及高脂饲料喂养。LO2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NAFLD组,分别用基础培养基和含0.2mmol/L软脂酸培养基培养。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肝组织和LO2细胞脂肪蓄积情况;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试剂盒分别检测肝组织和LO2细胞内TC、TG含量。2.免疫组织化学观测肝组织GRP78蛋白的表达水平;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NAFLD细胞模型中ERS相关信号分子ATF6、GRP78、IRE1、SCAP、SREBP-1c和SREBP-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3.雷公藤红素干预实验:将L02细胞分为control组、NAFLD组、雷公藤红素低剂量组(Cel 0.5)、雷公藤红素高剂量组(Cel 1)和辛伐他汀组(SIMVA)。油红O染色观察雷公藤红素干预后LO2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TC和TG试剂盒分别检测LO2细胞内TC、TG含量;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雷公藤红素作用下LO2细胞中ERS相关信号分子ATF6、GRP78、IRE1、SCAP、SREBP-1c和SREBP-2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NAFLD体内外模型的建立与鉴定:he染色显示control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正常;而nafld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出现大量脂滴空泡。肝组织和lo2细胞油红o染色均显示control组红染颗粒少,肝细胞结构正常,且排列整齐;而nafld组肝细胞内含有大量红染颗粒且发生脂肪变性。control组肝组织和lo2细胞内的tc和tg含量均低于nafld组(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afld组大鼠肝组织grp7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ontrol组(p<0.05);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nafld组lo2细胞内upr相关信号分子atf6,grp78和ir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p<0.05);nafld组lo2细胞内固醇调节级联反应相关信号分子scap,srebp-1c和sreb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p<0.05)。3.雷公藤红素干预实验:油红o染色显示nafld组lo2细胞内含有大量红染颗粒,而cel0.5μg/ml组、cel1μg/ml组及simva组红染颗粒较nafld组有不同程度减少。nafld组lo2细胞tc及tg含量均高于control组(p<0.05),cel0.5μg/ml组、cel1μg/ml组及simva组lo2细胞tc及tg含量均较nafld组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1)nafld组lo2细胞内upr相关信号分子atf6,grp78和ir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p<0.05);cel1μg/ml组和simva组lo2细胞内atf6,grp78和ir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nafld组(p<0.05)。(2)nafld组lo2细胞内固醇调节级联反应相关信号分子scap,srebp-1c和sreb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p<0.05);cel0.5μg/ml、cel1μg/ml组和simva组lo2细胞内scap,srebp-1c和SREB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NAFLD组(P<0.05);Cel 1μg/ml组和SIMVA组LO2细胞内SREBP-1c和SREB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el 0.5μg/ml组(P<0.05)。结论:1.ERS密切参与了NAFLD的脂变过程,在其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ERS中的UPR和固醇调节级联反应,及相关的IRE1/XBP-1通路和ATF6通路参与了NAFLD的发生发展。3.雷公藤红素能减轻肝细胞脂代谢紊乱,改善NAFLD,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肝细胞的ERS有关。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是90年代后投放市场的新一代绿色环保电池,它因为电压高、自放电率低、体积小、重量轻、无记忆效应等独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器以及电动自行车中。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广泛采用的负极材料是石墨类碳材料,但由于碳/石墨第一次充放电时,会在碳表面形成钝化膜,造成容量损失;而且碳的电极电位与锂的电位很接近,当电池过充电时,金属锂可能在碳电极表面析出,形成枝晶而引发安全性问题。而Li4Ti5O12
近年来,电化学发展迅速,特别是电极材料的发展对各种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聚合物薄膜、铋膜、碳纳米管,环境污染程度小,稳定性好,所以是一类理想的电极修饰材料。本文主要研究这几种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应用。本文以玻碳电极以基体电极,在镀上一层铋膜基础上分别以L-酪氨酸(L–Tyr)、多壁碳纳米管(MWCNTs)、L-半胱氨酸(L–Cys)、全氟磺酸(Nafion)为材料,采用电化学聚
面对当今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电催化技术在能源的开发和转换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甲醇氧化和氢析出反应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甲醇氧化反应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阳极反应,通过它,能够不经过燃烧直接将甲醇存储的化学能高效地转换为电能,但甲醇氧化的中间产物导致催化剂的中毒阻碍该燃料电池商业化。而氢析出反应,它是一种把可再生的电能存储到氢分子的键能当中,是发展清洁“氢经济”的重要一环,目前的
会议
锂离子电池技术因其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及低记忆效应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移动设备。但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碳负极材料越来越难满足膨胀的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因此,开发比容量更高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电极材料具有重大意义。相比于传统的嵌入型石墨碳负极材料,合金化型或转化型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但这两类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均具有严重的体积效应,导致材料的循环性能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