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中国自古就有精细的理念,但随着社会发展,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却频频出现各种重大安全与责任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粗放的社会运行模式与精细的社会分工和工业生产要求之间的目的与冲突。精细化管理已在中国企业管理中掀起一阵热潮,但在社会其他领域却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在社会现代化背景下,引入粗放-精细这一新维度,考察由制度所中介的人与社会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所谓精细社会就是以科学知识和技术为基础,以精简、合理、高效为原则,借助职业化和劳动分工,实现生产、管理、社会服务各部门、各领域有效链接,促进人和社会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按照吉登斯行动-结构二元性思想,本研究把精细社会划分为精细制度、精细人和精细社会三个大的方面,构建社会系统精细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其前提假设是精细社会是由精细人结成的社会,并且是由精细制度规范和调节的社会。精细社会经由精细制度的调节和规范有助于人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反过来说,精细人通过精细制度及其落实,也有助于社会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本研究以社会系统的管理和运行为切入点讨论精细社会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精细的政治领域主要指精细的社会管理,精细社会的管理主体由政府、社会公共服务部门以及公民个人构成。政治领域的精细化主要表现为政府机构的精简、高效和职能实施的精细化;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服务目标的明确化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化,以及公民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参与方式的的制度化技术化。精细的经济领域包括精细农业、精细工业和精细的社会服务业。农业的精细化主要表现为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工业的精细化主要体现为生产方式技术化、劳动分工专业化、生产过程及产品性能、质量标准化。社会服务的精细化体现在服务理念人性化、服务手段技术化、服务质量标准化和服务过程的细致周到等。此外,技术创新与经济领域的精细化有密切关系,技术的先进程度与经济领域乃至社会的精细化程度都呈现出正相关。从文化领域来看,科学知识在精细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大众化是社会精细化的基础;知识专门化有助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知识的科学化是社会精细化的理论依据。制度是个人融入社会的通行证,精细的制度是精细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制度的精细化,在内容上体现为制度所规范、调节的社会关系中责权利的对等,制度实施过程具有健全和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制度的运行上体现为规范化和可操作,在制度的设计理念上体现为人性化和理性化。由科学知识和技术武装起来,并具有强烈职业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人是精细社会的细胞。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它们相互构建和彼此形塑的过程。人的精细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精细化发展;反过来说,精细的社会制度环境有助于人精诚合作、精益求精的合作意识和精细观念的提升。在精细社会中,职业不仅仅是人们赖以谋生的手段,也是置业承担者人生和社会价值的体现。精细社会中的社会成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精细人的职业伦理,即:凡事精益求精、重视细节、惜时如金、爱岗敬业,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构建精细社会是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知识、技术、制度和观念贯穿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实现科学知识大众化、坚持技术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树立精细化理念是实现社会精细化的重要而且必要条件,构建精细社会是一项任务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作为社会精细化思路的开拓性任务,本研究仅仅就理论框架开了一个头,而且是一个略显浮泛的开头,更多更具体和深入的工作,需要在以后可能的学习和研究中继续,并有赖更多的学者积极参与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