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2016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近2.3亿,占总人口数的六分之一。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突破2.5亿,老龄人口增长曲线在2025年将达峰值,届时,老龄人口达总人口数量三分之一。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一般遵循先富后老的规律发展,但是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受长期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两方面的影响,我国家庭生育观念发生转变,导致我国人口增长率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上升,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人均收入还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老龄化社会。为了解决老龄化进程加快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挑战,探索有效的路径解决日益严峻的养老难题,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共分为5个章节。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章节,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概括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简述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介绍了互助、互助养老的概念以及与互助养老有关理论依据。第三章,结合我国的互助养老实践现状发现我国在发展互助养老中存在互助养老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善;社会参与率低;缺少资金支持以及志愿服务发展遇瓶颈等问题。第四章,介绍美国、日本和德国开展互助养老的实践案例,总结出可以为我国所借鉴的经验并在第五章加以细化。第五章,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使互助养老可以成为一种新路径解决养老难题,本文特此提出以下对策:开展互助养老必须在坚持"自愿交换"、"持续发展"、"资源整合"的原则下,重视政府的主体责任,引导互助养老发展;发挥主流媒体的正面宣导作用,在社会上普及互助知识,培养互助意识;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补足养老后备金;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